2014年3月4日《南方都市报》GS11《学习周刊》:

华南师大图书馆镇馆之宝

2014-07-14 11:16:41
外媒华师图书馆华师图书馆里有乾隆“钦点”禁书

华师图书馆里有乾隆“钦点”禁书 | 摄影:1

华师图书馆里有乾隆“钦点”禁书

华师图书馆里有乾隆“钦点”禁书 | 摄影:1

如果你有机会在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看到近80年前该校大学生的毕业论文,会惊讶于它们的精细严谨,它们大多用毛笔书写、字迹工整劲秀,洋洋洒洒地写了上、中、下三册,摞起来高度达8厘米,内文的标注、脚注等十分规范,行文中还配有精美手绘插图,看到这些,你是否会对自己当年写的或即将交上去的那二十几页A 4纸毕业论文而感到些许惭愧?

“华南师大的图书馆里有很多珍贵的古籍典藏,但我认为这些前人的论文更为珍贵,因为这些一字一句‘雕刻’出来的论文,不仅彰显了他们对于知识的敬重,也体现了华师人一脉相承的严谨学风。把这些前辈的论文放在图书馆里展示,就是想让过往的每一个学生铭记这一点,铭 记 何 以 为 人 师表。”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陈启买指出。

《峤雅》华师藏本是目前所见最早本子

该书为明末邝露撰写,是其记述事物、评论时事、抒发感情的诗文集。全书共分二卷,包括乐府、五古、七古、五排、五律、七律、文部等七类作品,收诗254首。

邝露字湛若,号海雪,南海县人,明隆庆进士,是明末广东的杰出文人,又是晚明的壮烈死节之士。其诗文享有盛名,且精于书法,备受屈大均、沈德潜、朱彝尊等名儒称赞。屈大均有云:“虽《小雅》之怨诽,《离骚》之忠爱,无以尚之。”可见邝露诗歌的价值。朱彝尊则赞此书刻本“手书开雕,极精楷”。

邝露身处改朝换代的动荡年代,经历了水深火热的民族巨痛,其作品最具特色、最富现实意义的部分,就是他那些举目时艰、感怀身世、矢志抗清的作品。因而《峤雅》在乾隆修《四库全书》时被列为“禁书”。也正是因为这一缘故,《峤雅》目前留存下来的很稀见。

华南师大图书馆老馆长黄灼耀先生曾经考证:华师本为海雪堂早期写刻大字本,每页八行,每行十五字,书法秀挺,刻工亦精。笔锋细若毫毛,当是初刻,但并非初印。考证是入清以后,用原刻本印刷。文献学家骆伟教授认为华师藏本是目前所见最早的本子。

《选诗补注》对中国最早诗文总集的研究著作

说到《选诗补注》,就不得不先提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昭明文选》了。其选录了先秦至南朝梁代八九百年间、100多个作者、700余篇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因是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选的,故称《昭明文选》。

《昭明文选》,主要收录诗文辞赋,除了少数赞、论、序、述被认为是文学作品外,一般不收经、史、子等学术著作,有意识地把文学作品同学术著作、疏奏应用之文区别开来,反映了当时对文学的特征和范围的认识日趋明确。

而自隋、唐以来,学者文人对《昭明文选》从各种角度做了研究,据不完全统计,今天还可以见到的专著即有90种左右,其他散见的有关考据、评论等更难统计。《选诗补注》是元代刘履对《昭明文选》的研究著作,共8卷,以《昭明文选》中的各诗为诠释对象,是对选诗的训释之作。

对于华南师大图书馆所藏的这部《选诗补注》,对其断代颇值一提。“对这部书的断代颇难,主要是因为刘履生活于元末明初,明初刻书风格跟元代很相近,即便朝代改了,但刻书的风格不会马上改。因而这部书的样子看起来很像元代的书,很多藏书家也多把这个书当做元代刻本,此书原来的藏者就在书衣上题为元至正本,但我认为这是明前期的刻本。有些藏书家是真不懂,有些是假装不懂,有意拔高。《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则著录这部书为明刻本。”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部主任董运来告诉记者,“此书很有名,上海著名藏书家黄裳也藏过明初刻本。”

《蓝山县志》嘉庆刻本,极为罕见

华南师大图书馆收藏的这部《蓝山县志》,为嘉庆刻本,极罕见,经查《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除华南师大图书馆外,只有湖南省图书馆藏有一个抄配本,而华南师大图书馆是基本完整的刻本。据了解,除了这部《蓝山县志》外,华南师大图书馆还收藏有1600多部线装地方志,该图书馆的线装地方志收藏比较丰富,是其馆藏特色之一。

链接:华南师大藏书史

华南师大的藏书史可以追溯到1921年的广州市立师范学校。1933年,该校图书馆藏书不过8000册,其中除《万有文库》2000余册外,鲜有专门图书。后在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师范学院首任院长林砺儒的重视和经费支持下,四处购书,至1934年藏书增加至15000余册。此后虽然经历抗战和内战,但藏书仍在不断增加,1949年解放前夕藏书约10万册。

1952年于院系调整之际,随着南方大学俄语系、岭南大学教育系、海南师范学院、南昌大学师范部、湖南大学史地系地理专修科、广西大学教育系和海南师范专科学校等先后调整到华南师范学院,接收这些院系图书使得该校藏书进一步增长,藏书量约13万册。目前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的藏书达到354万余册。

历届论文

真正的“学霸”论文厚达8厘米

如果你觉得自己是学霸,觉得自己为了那十几页或者几十页的毕业论文已经奋斗到了废寝忘食、艰苦卓绝的地步,那我真的很想建议你来看看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的这些近80年前的毕业论文。看到图片右上角那个大大的“玖拾捌分”没?没错,差两分就是满分毕业论文了!但分数还不是关键,重点还在于论文的厚度,如你所见,这一本本厚厚的线装书就是当年学生的毕业论文,而且有些还是两三本这么厚的书才是一篇毕业论文。

目前华南师大图书馆古籍部收藏了从1933年学校建立至1952年多届毕业生的论文。其中最早的是广东省立勷勤大学民国二十五年郑瑞仁的毕业论文,其论文题目为《匈奴史研究》。而广东省立勷勤大学民国二十六年教育学院文史系黄廷柱的毕业论文《殷史》更是让人倍感震撼,这一篇论文分了上、中、下三册写成,每一册的厚度约2至3厘米,三本摞起来的高度达8厘米。而打开其内页,全部为毛笔手书,字迹工整劲秀,即便过去了将近80年,阅之依然有清风扑面之感。除此之外,这些论文的写作都十分规范,内文的标注、引注、脚注等都写得十分细致清晰,而且行文中还有不少手绘的插图,也都是用毛笔所画,不难看出这些学生对于知识之敬重。

记者还在所收藏的历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中看到了刘颂豪院士的毕业论文,其于1951年从该校毕业,毕业论文题目为《波动力学及其应用》。

藏书故事

工资收入几乎全数购书 租房雇书童看护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对于知识,对于承载知识的书籍,华南师大人有着一脉相承的敬畏之心,而图书馆里就有许多关于爱书的故事流传。

“听老一辈的图书馆员介绍,在抗战期间,当时刚从广东勷勤大学文史系毕业参加工作没多久的黄灼耀先生,为了使图书馆中的线装古籍免遭敌寇劫掠,背着重要的古籍跟随学校避敌办学。”董运来告诉记者,“黄灼耀先生于1958年至1986年任华南师范学院图书馆馆长,在图书馆学以及秦史方面的造诣颇深。曾发表《谈关于邝露〈峤雅〉的一些问题》、《方志著录小议》、《秦史概论》、《秦时南岭内陆交通路线探索》等著作论文。”

华南师大著名教授罗倬汉先生更是出了名的藏书、爱书之人。罗倬汉先生自奉节俭,他的工资收入绝大部分用于购买图书。他藏书数万册,其中《大藏经》等是珍本和善本。他在华南师大教授宿舍的住房藏不下这些书,就在学校附近的石牌村租了一间房子当做书屋,取名曼陀罗室,并专门雇佣了一个书童看护这些书籍。他天天步行往返于学校和这个书斋之间,风雨不改。

“罗倬汉先生生前为图书馆捐赠了16大箱书,不仅里面的书保存得十分好,装这些书的木箱子也很精美,还是专门定制的,上面还刻有‘曼陀罗室’字样。可见老先生对这些书籍爱护有加。”董运来告诉记者,“看着罗老先生这么细心地保存这些书,真的会很受触动。前几年罗老先生的夫人还专门来图书馆看望罗老先生赠给图书馆的那些书,看完之后她对图书馆保存这些书籍的情况感到非常满意。”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唐学良 实习生 于蕾 通讯员 徐能源

相关链接:http://epaper.oeeee.com/G/html/2014-03/04/content_2028941.htm

作者/通讯员:徐乐 | 来源:未知 | 编辑:华师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