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环模拟车间:“石头”造环保塑料袋

2014-09-09 10:38:23
华师藏宝图

化学与环境学院偏居大学城校区的西北角。理1、理2、理3三栋院楼彼此相连,若非本系的学生,平时很少有人涉足。就在这么一个幽静的角落里,有一个模拟工厂车间,里面摆放许多微型工业设备,俨然一个缩小版工厂。这里,便是化环材料系学生的校内实习基地。

校企合作创建仿真工厂

该校内实习基地位于理3栋底楼,学生到了本科三年级之后就可以到这里来操作这些仿真度极高的工业机器。走进“迷你小工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蓝色的庞然大物。这个“瘦高”的机器叫吹膜机,是化环学院和校外工厂的一个合作项目,吹膜机由校外工厂提供,主要用于新型环保塑料袋的生产配方研究。

制作塑料袋的成分里面含有石头?或许大多数人都不敢相信。然而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含量还不少。据材料系马立军老师介绍,目前用模拟车间内的吹膜机可以生产出这种环保程度较高的塑料袋,制作这种塑料袋需要的石头主要是高岭土矿,把这种石头研磨成石头粒之后再与塑料粒、助剂混合起来制造出塑料袋,并且通过化环学院师生的共同研究探索,石头粒在制造这种环保型塑料袋的含量可达百分之五十。“由于一般的塑料袋制造的配方中没有加入石头粒混合,而这种新型配方的塑料袋中石头粒含量远高于一般的塑料袋,因此这个塑料袋中能造成白色污染的成份非常少,用完之后对环境的危害便大幅度减少。”这种新型塑料的环保特性显著,目前已投入实际的生产与销售。

通过这些还原程度较高的基础实验,材料系的同学能在实际实验操作中扎实地掌握实践知识,从而能更顺利地投入到工厂的实习甚至以后的工作中去。

在实验中磨掉脾气

曾参与过石头造环保塑料袋配方研究的小林告诉记者,在起初的探索过程里,需要探索石头粒的含量与塑料粒、助剂含量间的比例,因此需要在模拟车间制出大量的实验样品,然后拿到理1栋去测试性能,保证在石头粒含量增大的情况下,塑料袋的抗拉伸度、耐热度等各项指标都要达到标准塑料袋的水平。“当时起码进行了上百次的样品制作吧,尽可能增大配方中石头含量的比例,又要保证塑料袋的质量,过程是不断重复的,很考验人的耐心。”

无论在模拟车间内练习塑料加工成型,还是在实验室内反复配制溶液,耐性都是必不可少的,学生们的品性正是在点滴坚持中磨练而得。有时为了挑选适于测试的晶体就需要在显微镜下慢慢挑选,耗去一夜,换来一双疲惫酸疼的双眼。“有的实验一做就要一整天。午后的走廊通常排着一排的饭盒,很多学生中午就站在实验室外的走廊吃饭,吃完赶紧继续工作。”

“透过实验能得到的就是做事的耐心和坚持,对事物的仔细观察。”化环学院何广平老师说。化学实验需要多次重复验证数据情况,任何细节均马虎不得,且有的实验耗时很长,过程相当枯燥。学院老师评价何广平让大家如沐春风,她笑说:“是被实验磨得没脾气了。”

从本科开始接触“高大上”的仪器

据实验中心的孙峰老师回忆,当年旧化学系楼的进口设备屈指可数,环境系的实验室还设在校园里的一个废旧厂房,条件不可谓不艰苦。但时过境迁,学院现今共有总价值一千多万的仪器设备。 

最初,由于学院本科生人数较多,加之担心学生不懂操作而损坏仪器,部分较高端的设备一般不向本科生开放。“但后来发现,只要有恰当的引导,能有研究生指导的话,很多仪器他们都可以操作完成。”孙老师说道。

在模拟车间内,仪器设备的功能主要是以塑料成型加工为主,但设备都较为大型,例如用于压制塑料形状的挤出机、加工塑料使之成形的注塑机、裁断塑料的开炼机等等,这些机器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都可以自如地进行操作,并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 

学院现今许多进口设备都应用于本科教学,越来越多实际操作的机会为学生带来了显著的帮助。随着实验室的开放,同学们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不断提高,学院在全国性的化学实验技能竞赛上多次获奖的骄人成绩便是对此最好的注脚。

作者/通讯员:温珊珊 胡志贤 林繁 陈佩娴 | 来源:未知 | 编辑:郑宇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