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召开后疫情时期学生心理健康建设专题研讨会

2021-05-26 10:51:47

5月25日,我校在石牌校区召开后疫情时期学生心理健康建设专题研讨会。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何景陶,学术委员会主任、心理学科学术带头人莫雷,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雷蕾,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张卫,党委保卫工作部部长余怀忠,教务处副处长莫逊男,心理学院党委书记蔡晓平、院长何先友、副院长范方、副院长刘学兰,心理学部副部长郑希付,心理咨询研究中心全体成员以及辅导员代表共6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雷蕾主持。

会上,雷蕾结合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学生心理健康出现累积性与多变性等特征,提出及时研判后疫情时期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张卫结合研究生心理健康工作,提出整合学校行政力量和学科资源,共同探索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路径的设想。何先友教授表示心理学科将在专兼职队伍建设、心理课程建设等全方面全力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咨询研究中心苏斌原阐述了近五年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对策分析。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范双利报告了学院层面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系列措施及其成效,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地理科学学院辅导员刘小红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当前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遇到的困惑。

根据研讨会上提出的问题,莫雷教授作《当前学校心理健康的存在问题与服务体系的改革》专题报告,围绕学校心理健康目标与任务、心理健康状况不同人员特点、学校心理健康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反思、推进学校健康服务模式的改革等方面为后疫情时期学生心理健康建设理清了工作思路,指出了努力方向,并创新性地提出了“三重监测预警与即时干预互联网系统”的实现路径。

随后,与会专家对如何深入做好后疫情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郑希付教授提出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方法关注学生心理状态变化,构建专业督导工作体系提升专业能力等建议。范方教授报告了疫情期间20多万大学生进行疫情心理普查的数据发现,剖析了目前大学生热议的“躺平”、“985废物”等现象、原因与影响,提示学校应重视疫情影响的“余震”,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推广,提出“心育乃育人之母”,建议学生工作队伍因势利导,大力倡导健康生活,加强入学适应教育,发展学生自律自主能力,形成辩证思维,树立人生目标。刘学兰教授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要求与效果提升》为主题,分享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内容、特点以及新模式的探索。

为充分发挥我校心理学学科优势,切实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进一步做好后疫情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学校决定聘请莫雷教授为我校心理健康工作顾问专家,聘任刘学兰等三位教授为心理健康教学督导专家,聘任郑希付、范方、攸佳宁等九位教授为心理健康临床督导专家。研讨会上,何景陶代表学校为专家们颁发了聘书。

一直以来,我校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形成了师范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思路和实践体系,建设了“学校-学院-年级-宿舍-医院”五级预防预警网络架构。5月25日是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适逢特殊日子,我校整合资源,共同探讨后疫情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努力提升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作者/通讯员:心理咨询研究中心 | 来源:心理咨询研究中心 | 编辑:杨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