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人工智能学院脑机接口与混合智能团队2021级研究生蔡洪华以第一作者在情感计算领域的权威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Affective Computing (JCR Q1, 中科院二区, IF: 11.2 )上发表了题为“Decoding Musical Neural 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 through Self-Supervised Contrastive Domain Generalization”的研究论文。潘家辉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华南师范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近年来,学院强化高质量成果导向,不断提升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仅2024年上半年,学院研究生在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已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20余篇,为学院和学科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据悉,此次蔡洪华同学的研究成果,不仅为意识障碍患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也为情感计算领域的发展贡献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其研究进展有望在未来的意识障碍诊断的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研究背景
意识障碍患者(DOC)的意识状态诊断对于临床诊断至关重要。然而,由于DOC患者的认知和运动能力受限,他们在认知任务中难以准确表达对不同刺激的反应,这给EEG数据的准确标记带来了挑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自监督对比域泛化方法,旨在无数据标记的情况下识别17位DOC患者对不同刺激的大脑反应。
研究方法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名为SSCDG的模型,该模型包含三个核心部分:基于CNN和互联时空注意力机制的编码器、自监督对比域泛化策略以及MLP分类器。
结果分析
SSCDG在SEED数据集上达到了87.9±4.3%的准确率,消融实验证实了残差结构、互联时空注意力机制和匹配更新对模型性能的显著提升。在自采数据集上,SSCDG在健康被试组中取得了78.9±9.6%的准确率,优于其他模型。此外,SSCDG在11位UWS患者和6位MCS的数据组中也显示出了较高的识别准确率,表明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
总结
SSCDG模型的成功应用不仅为意识障碍患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也为情感计算领域的发展贡献了重要的研究成果。这一研究进展有望在未来的意识障碍诊断的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论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