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2025-7-1 9:36
心理学院本科生熊若伶、张楚瑶、陈寒曦、邵子轩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揭示人类行为的心理密码
来源:心理学院|作者:熊若伶张楚瑶陈寒曦邵子轩|通讯员:陈天源|摄影:心理学院供图|编辑:沈蔚瑜
300

近日,我校心理学院四位本科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分别从基础认知与应用实践切入,揭开人类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从探究内隐面孔加工的内在机制,到揭示个体熬夜耐受性的神经机制;从解析电商直播中的消费决策逻辑,到分析学生厌学心理成因。他们将社会痛点转化为科研命题进行研究,而这些研究正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2021级心理学(基地班)熊若伶在《Visual Cognition》发表《The left-side bias of face perception disappears in the perceptual matching task》。一直以来,外显面孔加工中存在左侧优势,即当观察由真实面孔的一侧及其镜像组成的复合面孔时,人们认为左侧复合面孔更像真实面孔。但目前尚不清楚在内隐面孔加工中是否也存在类似的左侧优势,因此该研究采用知觉匹配任务对其进行探究。结果发现,在行为学指标中未出现左侧优势。但作者发现,在个体水平上表现出左侧优势和右侧优势的人数相当,表明在内隐面孔加工中存在更为中性的面孔知觉偏差。研究进一步通过心理物理法发现,这种偏差与个体在线条平分任务中表现出的左右空间偏差显著相关。

2022级心理学(基地班)张楚瑶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physiology》发表《Differences in resting-state theta power predicts vulnerability in alertness during prolonged wakefulness》。该研究在熬夜时段(22:00至次日06:00)采集参与者的PVT警觉性测试数据和静息态EEG频谱特征,并重点分析基线期(熬夜前)的神经信号探究潜在预测个体耐受性的指标。结果表明,熬夜耐受性差个体PVT表现出更显著的警觉性下降,同时其额叶的theta能量波动幅度更大。此外,夜晚22:00时,熬夜耐受性差个体在顶叶具有更高的theta能量,并与个体熬夜过程中PVT表现变差的程度显著相关,这为熬夜耐受性的神经预测提供新的生物标志物线索。

2021级心理学(师范班)陈寒曦在《中小学德育》发表《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文章从心理学视角出发,系统分析学生自身、学校教育及家庭环境三方面的厌学心理成因,并针对性提出激发内在学习动机、培育自主学习意识、构建家校社协同支持系统的干预策略,为改善青少年厌学问题、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路径。

2024级应用心理学邵子轩在《风采童装》发表《基于应用心理学的电商直播消费者购买决策心理影响因素剖析》。文章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层面,拆解消费者决策过程,指出主播影响力、互动性和内容质量是关键驱动因素。主播专业讲解提升认知信任,即时互动增强情感共鸣,优质内容引导理性判断。同时,文章针对性提出提升主播素养、优化互动设计、保障内容质量的策略,为电商直播行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展现出心理学与商业实践深度融合的创新思维。

以实验数据丈量心智,用心理学赋能现实——这便是青年科研者的锋芒。从实验室的精密仪器到喧嚣的直播间,心理学的光谱正无限延伸。期待这四项研究如投石入水,在基础科研与社会实践中荡开更深远的涟漪。


论文链接:

1.《The left-side bias of face perception disappears in the perceptual matching task》

https://doi.org/10.1080/13506285.2024.2445814

2.《Differences in resting-state theta power predicts vulnerability in alertness during prolonged wakefulness》

https://doi.org/10.1016/j.ijpsycho.2025.112602

3.《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https://qikan.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7112804861&from=Qikan_Search_Index

4.《基于应用心理学的电商直播消费者购买决策心理影响因素剖析》

https://qikan.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1000004398364&from=Qikan_Search_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