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我校获3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020-09-18 15:41:52
科学研究

9月1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了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我校量子物质研究院邢宏喜研究员、心理学院张喜淋研究员、化学学院刘鸿教授3位教师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是我校获批人数最多的一年,创历史新高。

2017年底以来,学校实行“两高两化”战略举措,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组织工作,王恩科校长和马卫华副校长多次部署,并亲临预答辩现场指导。科技处和各学院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申报宣传,并有针对性地对优秀青年教师进行培育,加强对新引进人才的辅导,积极开展国家优青项目的组织和论证,通过组织同学科的申报交流、跨学科的专家论证、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开展项目预答辩等方式提高项目立项率。2018、2019年我校作为依托单位连续两年获批国家优青各2人,今年再增3人,使我校作为依托单位获批的人数增至8人。

据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自2012年起设立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铺垫性科技支撑基金,旨在促进创新型青年人才的快速成长,主要支持具备5—10年的科研经历并取得一定科研成就的青年科学技术人员,在科研第一线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基础研究。

附:2020年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简介

1. 邢宏喜研究员简介

邢宏喜,男,1983年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8年作为青年拔尖人才引进到量子物质研究院。邢宏喜研究员近几年在电子-离子碰撞(EIC)和重味物理研究方面取得了若干突破性的进展,代表性工作有:严格论证了核环境中量子色动力学(QCD)广义因子化定理,首次从实验数据定量提取出冷核介质的喷注输运性质,系列工作被领域内多个白皮书列为亮点研究之一; 创新性提出重味介子产生新机制,为揭示“粲夸克偶数极化之谜”和“重味能量损失之谜”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迄今已发表论文38篇,其中3篇发表在物理学顶级期刊Phys. Rev. Lett.,总引用900余次。

2.刘鸿教授简介

刘鸿,男,1983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洪堡学者。2018年作为青年拔尖人才引进到化学学院。主要从事功能高分子材料理论设计与模拟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高分子界面聚合反应的模拟方法开发及机理探索、纳米粒子表面接枝聚合物结构设计与复合物性能优化,以及聚合诱导自组装结构及形成机制等。提出的基于几率控制思想的粗粒化聚合反应模型解决了界面聚合模拟中的多尺度竞争难题,基于此模型开发的GPU 加速模拟软件比国际上类似程序效率普遍高出两个数量级。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特别资助等。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学术论文40余篇。先后获德国洪堡基金、香港求是奖学金等殊荣。同时担任Nature Protocols, JACS, Macromolecules等多个国际主流杂志的特约审稿人。

3.张喜淋研究员简介

张喜淋,男,1986年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8年作为青年拔尖人才引进到心理学院。主要利用心理物理学、脑成像、眼动和计算模型等技术研究视觉注意的神经机制,已在Neuron, PLoS Biology, Current Biology,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NeuroImage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12篇。由于在视觉注意方面的研究贡献, 2012年获得中国神经科学学会(CNS)葛兰素史克 GSK“明日之星”奖,2019年获得美国心理科学学会(APS)学术新星(Rising Star)奖,是该年度唯一获得此项殊荣的中国大陆学者。

作者/通讯员:李凯 | 来源:科技处 | 编辑:杨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