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王燕玲副教授获得“犯罪实际刑期的预测方法、装置、储存介质及服务器”发明专利权

2020-06-09 19:10:45
科学研究

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王燕玲副教授于2020年6月2日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犯罪实际刑期的预测方法、装置、储存介质及服务器”发明专利证书。这是王燕玲积极投身产学研协同发展的重要“作品”,对发挥了高校教师的创造性活动、产学研协同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该项专利罪弥补了国内司法实务中实际量刑预测的空白点,能够为智能量刑产品提供理论指引,建构并完善了实际量刑分析系统,最大限度实现量刑的精准预测。该项专利是将量刑理论与大数据分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充分结合的产物,充分实现与推进了学科间的交叉集成。同时,通过犯罪实际刑期的预测方法之发明专利,打通量刑理论研究与量刑实务间的“隔阂”,以技术手段实现量刑预测。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全面实施的背景下,该成果满足了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的量刑建议应朝着“精准化、规范化、智能化”目标努力的要求。犯罪实际刑期的预测方法发明专利也广泛应用于律师事务所,这对律师形成精准量刑建议、精准量刑、智能量刑等思维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该案件类案的量刑大数据,从而全方位掌握量刑辩护的要点与逻辑,最大程度维护被告人合法权益。

王燕玲为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小包公职能量刑系统”创始人。王燕玲师从我国刑法学泰斗、“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获得者、中国人民大学终身教授高铭暄先生,在人工智能刑事法律应用等方面卓有建树。王燕玲副教授勤于笔耕,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政法论坛》《法律科学》《政治与法律》《法学杂志》《知识产权》等权威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作者/通讯员:法学院 | 来源:法学院 | 编辑:杨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