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人的青春,你属于哪一种?

2015-05-02 23:50:25
五四青年节专题
每个人都有青春,每个青春都有故事。在此,小编为你呈上华师青年的缤纷故事,并标注他们的青春关键词。每个故事就是一种青春,而你,就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种吧。

 

 

关键词信仰

信仰关乎人的精神底色,映照出青年的个体力量。有了信仰,才能肩负起时代的责任和使命。华师人依靠信仰的力量,作出了青春的选择。

 

卢祥,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2012级国防生,国防生团委副书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学校团支书、国旗护卫队队长。曾获第四届广东省“感动南粤校园年度爱国人物”提名奖)

他是华南师大国旗护卫队的队长,对国旗有一份深刻的忠诚。国庆节前,学校要求校国旗护卫队在国庆期间对国旗做到早升晚降,可队员大多已回家或离校,在接到此消息后他主动放弃回家的机会,开始承担假期每日的国旗早升晚降工作。

在三下乡活动中,他所带领的团队创新性的引用了军事教研等富含军事特色的课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等专题教育。仅第一天的爱国专题之升旗仪式一项就得到了央广网、中国青年网等14个知名网站的刊登与转载。

在国防生暑期集训中他担任阅兵仪式三军军旗手等职务,面对神圣的任务,他不敢松懈,除每天常规训练外,还花上将近两个小时练习队列动作。在一次训练中因用力过猛,一不小心把军旗深深地扎在自己的脚上,皮鞋也扎出了一个大窟窿。可是,当他擎着军旗走在海陆空等十所高校最前列时,他发誓终身忠于祖国、忠于党、忠于团。

 

关键词:爱国

祖国是青年最坚实的心灵依托,青年是祖国最可靠的活跃力量。爱国不是口号,华南师大青年与祖国同奋进,用实干圆梦想。

 

赵淦森,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大数据专委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委员、粤港云计算服务和标准化专委会委员、广东省信息安全技术院士工作站特聘研究员)

“嫦娥一号”成功发射时,身处英国的赵淦森因为祖国的伟大而振奋。那一刻,他非常强烈地希望祖国下一次的伟大里有自己的汗水。

在英国,赵淦森成就斐然,曾负责北约某项目研究,研究成果被北约一成员国全军部署。后来,在甲骨文公司欧洲研发中心任高级工程师的他,已凭借突出的研发能力拥有公司最好的工作条件。

但从萌生回国想法到回到祖国,用时不到四个月,其时他尚未确定工作。

美国“棱镜”事件后,赵淦森积极进行信息安全技术宣传推广,协助国内相关部门和企业提升信息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水平。2014年,他远赴西藏,为当地科技干部和专家培训信息安全技术和最新的信息技术等,推动西藏地区的科技发展,提升信息安全保障水平。

他也积极关注国内社会的问题并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2014年1月,他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组织30多人自愿捐血,救助一名重度地中海贫血患儿,保证其在春节期间的干细胞移植过程有足够血液供应。

 

关键词:责任

身处变幻的时代,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才能知晓人生该向何处。华南师大的青年从不缺为社会注入正能量的决心。因这份决心,人生的路才愈走愈宽。

 

詹秀玉,生命科学学院2013级勷勤创新班2013级学生,观察肝癌细胞中)

提起癌症,很多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病人在化疗过程中饱受摧残的模样。但是詹秀玉设计了一个双靶向的纳米载药系统,有助于减少癌症治疗过程中的毒副作用,从而减少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承受的痛苦。

詹秀玉表示,她在接下来的研究中会继续研究如何加强纳米粒子的靶向性, 以达到更好的治疗癌症的效果。另外,为了更好地实现帕金森症的治疗,她还进行了关于靶向基因治疗老年痴呆症的相关研究,希望让老人家们免于遭受老年痴呆症的折磨。

 

“油不可失”团队,其研究成果获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公益创业实践赛八强)

为让“地沟油”远离餐桌,“油不可失”的7名同学姚霖强、刘慧思、李炎映、马瑶、张超荣、黄秋珊和郑诗敏找到了将废油提纯为甘油,并进一步加工成具有滋润护肤功效的手工皂的方法。

于是,他们试图在“变废为宝”的同时,用这项技术帮助弱势群体创造就业机会。为此,男成员清晨七点出发,在官洲社区挨家走访搜集餐厨废油。常吃闭门羹的他们,每天待到太阳下山,汗流浃背、口干舌燥时才匆匆收工。女成员在网上收集调研资料,学习手工皂制作过程。为节省开支,他们在网上购买一套简易设备:玻璃碗、过滤漏斗、皂基、氢氧化钠、PH试纸和胶手套等,一直忙到晚上。

调研期间,他们走访120多户人家,回收近21.4公斤的废油,教会10户低保户居民基本制作手工皂的方法,并成功制作出400块精美的手工皂。

 

关键词:奉献

因责任而知需奉献,在奉献中打开自我的心胸,用“将心比心”的无私接通自我与社会的大桥,找到实现人生意义的航向。华南师大的青年将在奉献的人生中看山则山巍峨,看水则水浩荡。

 

林泽殷,计算机学院2007级学生,获评2010年“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

自2008年始,他四次奔赴震区绵阳三台,在危房校舍旁搭起帐篷给孩子上课,走进大山深处探访贫苦人家,背着放映设备为群众播放电影,累计志愿服务1578小时;2010年亚运会担任志愿者,他在岗位上常常一坚持就是20个小时,每次来回2公里为开幕式演员送饭盒,呼吁志愿者每天节约一瓶水,将节省下来的132箱饮料捐赠给外来工子弟学校。

作为党员,他说:“曾经的荣誉,是对我以前做过事情的肯定,更是鞭策。我愿意成为一名纯粹的志愿者,在奉献和服务的道路上继续努力,做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

 

袁宙,体育科学学院2007级研究生,“志愿者专业户”)

2008年,在读研一的袁宙历经重重选拔,成为北京奥运会的赛会志愿者,并被分配到水立方的“观众服务业务口”,负责检票、验票、引导进场人员到指定区域等。袁宙在形容自己的岗位时表示,自己的任务很轻,轻到只是站在一个角落里独自守着无人通行的验证点八小时;但也很重,重到要代表水立方,乃至整个北京奥运会的形象。

从北京回来不久,他又投入汶川县银杏乡灾后重建工作。一个冬夜,他为乡里近100多户人家发放了3个多小时过冬用的取暖器,没吃晚饭的他当时已连抓笔的力气都没了。

从2008至2010年,他先后志愿服务于北京奥运、残奥、上海世博、广州亚运, 被称为“志愿者专业户”。他说,志愿者是他最爱的称呼,志愿服务是他愿奉献一生的事业。

 

关键词:奋斗

华南师大的青年傲然挺立,从不在困难前无奈低头。世界很大,人生很长,唯有不断奋斗,才能风雨兼程,走向远方。

 

张恒亮,体育科学学院2013级学生)

在2008年,成为家中唯一男丁的张恒亮开始自己兼职交学费,“看到妈妈挺辛苦的,不想让她有太多负担”。2013年8月,张恒亮以体育第一名的成绩成为村里首个大学生。

上大学后,张恒亮不求成绩第一,但“不允许自己不努力”。他专业成绩年级第三、担任组织部学生助理、兼职赚钱、参加学校卓越班……

(张恒亮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接受颁奖)

大一下学期,他成功获取赴新加坡公费参加大学生创业创新海外研修课程的机会。在新加坡为期13天的创业知识学习结束后,学员们需要进行创业计划答辩。由新加坡街头随处可见的自动贩卖机,张恒亮联想到在中国可以用自动贩卖机卖面包,这个创意经由队员共同讨论修改决定。“属于‘蓝海项目’(指竞争小,有创新的创业领域),符合中国国情”,评委们对如是评价他们的商业计划,并将“最佳商业计划”奖授予他们团队。

张恒亮不愿被“贫困生”和“体科生”的标签束缚,“该放开手脚去大干一场时就放开手脚。”

 

关键词:超越

青春经由果敢的奋斗而产生超越自我的可能,从而融入人生进击的浩浩洪流。刻苦拼搏、超越自我,华南师大的青年一往无前。

吴水娇,体育科学学院2010级学生,仁川亚运会女子100米栏冠军)

曾经,吴水娇因身体较小而在跨栏运动员中处于劣势,训练起来格外卖力,即便15岁拿到广东省运会女子100米栏的金牌,但身高的短板却让她后来在省队“三进三出”。

在困难面前,吴水娇没有轻言退却反而更加刻苦。从2006年省运会的14秒21到2009年全运会上的13秒67,吴水娇不断突破自己。2013年全运会,吴水娇以12秒96的成绩为广东队再添金。

近两年来,这位中国田坛新星几乎包揽了亚洲境内的所有100米栏冠军。在她看来,努力就是通往成功最重要的踏板,“乌云不会一直都在,只要努力,总能见到阳光”。

 

杜昊滢,体育科学学院2012级学生,女子陈氏太极拳竞赛世界冠军)

一天四练,每天从五点半开始训练,直到晚上近十点结束,中间只有用餐的休息时间。体育科学学院的杜昊滢过去在市队高强度的训练持续了三年多,期间没有双休,过年也没回家。不曾想,这样高强度的训练为她打下了收获世界冠军的基石。

2014年11月1日,她拿到了第一届世界太极拳锦标赛之女子陈氏太极拳的冠军;今年4月,她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传统项目),再夺女子陈式太极拳和女子传统太极器械双冠军。

 

关键词:专注

专注于热爱之物,不带一丝功利之心,该是生命中难得之事。华南师大的青年因为潜心专注,深深体会到青春的可贵与坚持的喜悦。

 

(左为韩兵,华南先进光电子研究院2014级研究生;

右为黄苑林,华南先进光电子研究院2012级研究生)

华南先进光电子研究院的研究生韩兵和黄苑林成功制备了金属网格透明电极,研究成果在《Nature Communication》得以发表。

为了完成这篇论文,他们做一次实验,就在电脑上录入了2万个数据,每个数据保留三位小数,敲了近10万次键盘。当时没有自动化采集数据的仪器,二人便用单反相机将柔性材料的弯曲实验过程录下来,随后在电脑上将录像逐帧回放。一人盯着屏幕报数据,一人敲键盘,累了便换人。为了获得更为准确的数据,二人常于夜深信号干扰较弱时在实验室里通宵工作。

“你所做到的事与遇到的人,都无法预知,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自有机缘在。”

 

稀土605团队,化学与环境学院学生)

团队命名为“稀土605”。“605”,正是化学与环境学院605实验室,这是他们的另一个家。团队大部分成员都是同一个专业的,彼此之间更是熟悉。

除了上课和参加班级集体活动的时间,他们基本都在做实验,有时候吃饭也在实验室吃。周末晚上,实验室的灯总是亮着,宛如他们常驻的家,一个月一次的小组会也变得像家庭会议一样。

在这种坚持中,他们成功入选首届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获得4万元经费支持。

 

关键词:梦想

因专注与热爱而坚持,进而于心田萌生梦想。华南师大的青年,用梦想为世间添一抹绚烂。

 

张镇,音乐学院教师,华南师大交响乐团常任指挥)

“华南师大把我引进来,我想让大家知道我是个做事的人,我希望我能为华师贡献出我的力量。”刚来华师时,乐团处于“一穷二白”的状态。指挥是要看总谱的,什么都没时他便叫来学生、好友夜以继日拿剪刀一条条剪出来贴上去。

(新年音乐会上,张镇携加菲猫共同演奏)

比起指挥家,张镇更倾向于成为教育家。张镇把校乐团看成职业乐团来带,希望让学生提前了解社会上乐团是怎么管理及运作的。在乐团里,张镇是良师,也是益友,更像家人。为了准备交响音乐会,有时候排练得很晚,学生们会等他一起结伴回去。张镇喜欢华师学生的朴实真诚并为此欣慰,他说他根就在这里,他要把华师交响乐团组建好,带他们成为中国大学里数一数二的乐团。

 

于冬瑞,教育信息技术学院2010级学生,华盖摄影和《Lonely Planet》签约摄影师)

2008年的一晚,于冬瑞在回家路上不经意抬头看见一片璀璨的星空,那时他发愿要拍下这震撼的画面。后来,他真的背起相机,爬过野狼横行的新疆山头,走过野狗出没的纳木错。西藏的夜晚,气温最低达零下40多度,同伴都不愿意陪他上山,但为了拍摄出漂亮的星轨,他自己支着帐篷在山上拍到天亮。

(于冬瑞在野外拍摄的星空)

于的移动硬盘里储存了超过13万张照片。从记录美丽到记录现实,于冬瑞不再满足于对星空的猎奇,他希望通过影像,唤起更多人参与到暗夜保护的事业中。“也许是我天性里对大自然近乎狂热的迷恋,让我有使命要去保护这些暗夜环境,不止为自己,还为了我们子孙后代能看到这星空之美。”

 

关键词:温暖

在大学,有一群和你齐拼搏的朋友并共享成长的收获,会是一件毕生难忘的事。彼此守望不分你我,这是华南师大青年在大学最美的回忆。

 

(历史文化学院,2011级321宿舍4名学霸:杨婧、程金萍、李秋霞、陈妙玲)

在星河楼的321宿舍里,历史学院4名女生杨婧、程金萍、李秋霞、陈妙玲在大四学年评优中,一举拿下了学院五个一等奖学金中的四个名额。

宿舍每人每周必须学习7个小时以上,最勤奋者可获奖励。在课余时间,她们担任各自社团的负责人并合作参加各项比赛。在合作中,总会有一个人主动牵头,其他人则积极配合和支持。“你放心做,尽管安排,我们配合你”成了宿舍共同的相处信念。

彼此扶助让宿舍氛围更加温暖。有一次,陈妙玲的脚受伤,走路困难,舍友就专门为她买了一辆自行车,笑称“宝马”,自诩“有车一族”,每天载她上课。当时她们还是八个人一间住在东十四宿舍楼,陈妙玲脚伤最严重时,是舍友轮流背着她爬上六楼。

作者/通讯员:张晓敏 | 来源:新闻中心 | 编辑:连泽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