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关注】卢晓中:坚持教育公平 促进均衡发展

2015-03-08 09:44:51
两会

今年“两会”延续了近年“两会”的一个重要话题即教育公平,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有关2015年工作部署中特别强调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并提出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落实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政策,完善后续升学政策等政策措施。与以往相比,本年度政府工作报告更突出了高位的教育公平及其落实问题,引起与会代表热议和共鸣。

之所以教育公平这一问题受得“两会”如此持续的高度关注,首先是教育公平有助于促进社会整体的公平。教育公平具有起点公平的意义,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可以使人们通过自身努力,提升参与平等竞争的能力,这有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从这一意义上教育关系到每个人和每个家庭,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而教育公平更是各种社会热点的交织处。正如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所指出的“教育是今天的事业、明天的希望”,这个“明天的希望”不仅是国家明天的希望,同时也是家庭、个人明天的希望。所以说教育关乎最大的民生福祉,没有教育公平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公平。

其次是教育公平又是社会公平的题中应有之义,因为社会公平的核心是人的权利平等,保障社会公平的核心就是保障人的各种基本权利,而教育权是人的最为重要的基本权利之一,接受义务教育更是国家法律明确的人的法定权利,从这一意义上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和内容。

再次是教育公平的现状不容乐观。母庸讳言,教育不公平问题是当前我国教育领域存在的一个普遍性问题,有的地方、有的方面还很严重。教育不公平直接体现在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上,比如发达区域与欠发达区域之间的教育资配置源严重不均衡,即使同一区域学校之间资源配置也存在着严重不均衡,甚至发达区域内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象也比较普遍。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教育不公平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教育发展的种种乱象,一些制约教育良性发展的痼疾难以根治。如果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而且还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进而影响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

因此,如何破解教育公平难题,促进教育公平,保障社会公平,是当前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务。对于基础教育而言,就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继“两基”完成后又一重大国家战略性任务。而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本保障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主要责任主体是政府。当前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亟需从以下两方面重点突破。

   1、 师资均衡。教师是学校办得好坏的关键,是教育的核心发展力。现代学生的培养需要现代教师,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这包括教师的现代化和学生的现代化,两者又紧密相关。当前师资不均衡已成为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大“瓶颈”,也成为近年来政策关注的重点。如2005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就提出加强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为此,须从以下方面着手解决这一“瓶颈”问题。

    一是加强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师资培训,尤其是着力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素养,并加强理论联系实际,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新常态。近年来,一些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新举措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往往难以落地生根,更未收到应有成效,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师资“瓶颈”的制约,教师对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没有很好掌握,对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动态没有很好把握,而墨守于传统教学模式。
    二是建立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机制,通过建立和完善机制推动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职任教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此,2014年8月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出《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就旨在通过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名校办分校、集团化办学、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建立制度化、常态化机制,加强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校长教师补充配备,破解择校难题,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三是建立师范生到边远地区任教的激励机制。比如,目前广东针对高校毕业生实施“上岗退费”和提高欠发达地区教师收入的“两相当”政策,以促使更多优秀人才到欠发达地区任教。同时,建立完善师范生顶岗实习的机制,用在校师范生将欠发达地区教师替换出来进行培训,这既可解决师范生实习难的难题,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素质。
    四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师素质,并建立优质师资资源的共享机制。现代信息技术已日益成为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通过网络教育开展教师培训,尤其是侧重面向农村和边远山区,开展教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提高这些地区教师的整体素质;二是搭建“区域内跨校校本研修信息平台”,建立面向县域内的跨校校本研修平台,推动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协作备课、协作教研、协作学习,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与培养,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与均衡发展;三是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和MOOCS等新型课程形式来充分共享优质师资及课程资源。

    2、评价引导。正如其他评价工具一样,教育评价是特殊的“指挥棒”,具有强力的引导功能。长期以来我国对地方教育发展和学校发展的评价往往是单一的,即以同一的标准或指标为评价依据。而这个标准或指标则常常是以各种考试(如中考、高考)成绩的优劣为主要要素,这种仅“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范式,不仅与现代素质教育理念格格不入,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加剧了教育资源配置上的不均衡,这无疑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乃至教育公平将产生不利导向和影响。因此,应高度重视建立和完善既体现现代素质教育和教育公平理念且科学可行的教育评价制度体系,即建立一种多样化的分类发展性评价体系,这一评价体系主要关注两方面:一个是发展性评价,即重点考察与评估地方教育和学校发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方面的“进步度”,以鼓励进步;另一个是分类评价,即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学校确立多样化的评价标准,鼓励各地区和各学校因地因校制宜办出特色、彰显个性。通过建立和完善分类发展性评价体系,对不同地区的教育和学校进行分类的发展性评价,并根据“进步度”给予资源配置上相应的奖励。

作者/通讯员:卢晓中 | 来源:新闻中心 | 编辑: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