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题

2017-08-31 15:51:26
三下乡

2017年文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青春洋溢暑期行,念念不忘下乡情

这个暑期,文学院12支队伍、350名队员,先后奔赴广东梅州、惠州、阳江、肇庆、佛山等各地,甚至有一支队伍远赴江西省井冈山全国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启了属于他们的三下乡之旅。

紧锣密鼓筹备了几个月,终于迎来这短短的十来天三下乡旅程,炎炎盛夏,队员们的热情更高涨似火,各队积极响应团中央“喜迎十九大,青春建新功”的号召,坚决贯彻文学院“送经典到基层”的主题,三下乡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传承经典,回馈基层

习文通古今,今朝为人师,承经典,继传统。文学院各队紧密结合“传承传统文化”的时代热点,密切联系“送经典到基层”主题,充分结合文学院“读写讲演”专业特色,将吟诵、国画、书法 、话剧等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第一第二课堂教学,开展多元化、趣味化的课程,带给基层学生一个不一样的夏天。

学生在书法课上运笔自如,达情尽性;在绘本课上尽情展开想象,肆意翱翔;在辩论赛上能言善辩,巧战对手;在国学堂上亲身扮演历史人物,感悟人物的魅力;在吟诵课堂上品味诗词的另一番味道等等,极大地丰盈了学生的心灵,提升其人文素养,拓展其综合素质。

此外,各队还将基层优秀本土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提升对基层优秀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及归属感,内化于行,外化于心,自觉成为基层本土文化的传承者,深化“送经典到基层”的意义。

聚焦本土文化,融合“互联网+”技术

调研之路,道阻且长,各队通过实地走访等形式将社会实践与传统文化相联系,将调研创新与文化传承相结合,深入挖掘当地的深厚文化底蕴,聚焦本土文化,了解舞貔貅、红色家风、客家方言、竹编制品、迎灯习俗的传承与发展等,并顺应“互联网+”趋势发展,创新调研模式,线上线下双线结合,制作出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的记录视频、文化读本、调研成果报告等,突显调研成果的可持续性、可适用性,进一步深化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践意义和创新意义。

各队注重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宣传双线结合,着力扩大队伍下乡的影响力。

各队充分利用便捷、传播速度快且广的新媒体宣传方式,建立队伍的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定期分享队伍的下乡实况,此外积极向校内外各相关网站,如全国“三下乡”网站、中青网、当地政府网站等投稿,展现队伍的风姿活力,还密切与当地的电视台、报社等传统媒体联系,吸引当地媒体、领导、知名人士等亲临现场,给予报道或鼓励,扩大了队伍的实践活动影响力。

如梦享队和文物队联合承办的精彩飞扬的“三河颂文艺汇演”吸引了梅州电视台记者到场拍摄采访;《增城日报》记者专门采访心绎队,先后参观了“小蜜蜂图书馆”及张九龄国学堂,并对投身于社会实践的同学们寄予厚望和真切的关怀。

文学院实践队伍12支,指导老师10人,分别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罗双发、文学院团委书记及13级辅导员董光柱老师、15级辅导员张琦老师、16级辅导员张震老师、辅导员何芬芳老师,以及郭浩瑜老师、董祥冬老师、练春招老师、肖少宋老师、翁筱曼老师。指导老师经验丰富,积极参与,前期对队伍的筹备工作指引方向,提点意见,下乡过程中更是亲临下乡地进行指导,给予同学们鼓励信心,使三下乡活动能够高效、高质量地完成。

 

城市文化学院领导指导暑期社会实践,“学做结合”促提升
7月17日,城市文化学院党总支书记李建国及学院辅导员一行前往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芦塘社区看望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并开展了实地考察和指导工作。

李建国一行首先与芦塘社区社会公共服务有关工作人员进行座谈,了解服务队开展工作的情况,就如何深入、广泛开展学院与社区合作进行了交流。随后李建国深入到服务队中,听取了队员们的工作汇报,与队员们进行了亲切交流。他充分肯定了队员们的工作,勉励同学们发挥专业优势,找准对接点融入到社区服务中去,争取扩大社区公共服务的功能,使三下乡的效应最大化,让孩子们成长、自己也得到成长。队员们纷纷表示,将学以致用,以饱满的热情,认真的态度上好每一次课,开展好每一次活动,让夏令营的孩子们拥有充实、快乐、温馨的暑假时光。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青年实践立风尚,文化先行创先锋”为主题,是城市文化学院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学做结合”的有效实践载体。城市文化学院结合专业特色,以暑期夏令营活动为形式,面向芦塘社区的青少年开展一系列文化宣讲文化实践活动,通过“诗词哆来咪”课程,引导学生重温古诗词经典,通过佛山剪纸艺术实践、粤剧脸谱绘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其对文化艺术的兴趣和鉴赏能力。同时还开展主题为“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调研活动,充分践行十三五规划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关精神,为芦塘社区创建美丽文明村居献策献力。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既加强了城市文化学院与地方社区合作,又有效推动了传统文化的传播、传承,为芦塘社区的青少年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活动,增强了他们的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同时让服务队队员们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更好地提升了城市文化学院师生的人文素养、人格修养、社会服务意识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自觉和精神共鸣。

 

地理科学学院深入基层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

2017年7月,地理科学学院组织了18支大学生实践团队奔赴全省各地开展红色教育、政策宣讲、国情考察、专业调研、教育帮扶、文化惠民、社区科普等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地理科学学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与指导老师们深入汕头澄海、汕头金平、汕头南澳、梅州丰顺、梅州五华、河源和平等实践基地,探访实践团并指导实践工作。

7月12日,地理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吴祖兴带领辅导员何雪梅、李霓虹前往汕头市金平区岐山二中,探望已是第6年在此开展实践活动的承阳服务队,了解了队伍的食宿情况,细致指导了调研项目和支教项目。随后,一行人前去探访在汕头市澄海区慧文小学进行教育帮扶的澄曦服务队,此队伍连续6年为该校外来工子弟开展支教活动;领导老师们与慧文小学杨俊田校长、驻扎在此进行直播的网络教育学院赖显明老师及卢建辉老师,就社会实践示范课程和优秀活动案例的录制进行了深入交流。接下来学院将指导服务队运用手机工作室平台与慧文小学保持长期交流,以“互联网+”共享学习资源。

 7月13日,吴祖兴、何雪梅、李霓虹赶往汕头市南澳中学看望南澳服务队。作为一支连续9年奔赴此地的实践团队,队员们在传承中大胆创新,将夏令营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队员郑玫玲现场进行了创新创业课程《我的南澳小店》模拟授课,吴祖兴副书记现场进行了指导。紧接着,老师们前往汕头市金平区鮀浦中学,与该校陈楚荣副校长、团委书记胡薇老师、初一级级长韦洁菲老师和全体队员进行了座谈,重点指导了服务队的调研工作,还与广东医科大学社会实践队伍就合作事宜进行了交流。

探访汕头实践团队后,吴祖兴、何雪梅、李霓虹、陈霞一行奔赴梅州市丰顺县汤西镇大罗村,走访木槿服务队。此队伍得到广东省国土资源厅驻大罗村挂职干部唐力明工程师及工作队的支持和指导。老师们通过座谈了解了服务队的实践进展情况,并与扶贫工作队进行了深入交流,广东省国土资源厅钟奕苑代表扶贫工作组向学院和服务队赠予了“扶贫助学,情暖民心”奖牌,说明实践工作富有成效,深得当地肯定。

7月14日,地理科学学院领导老师们前往梅州市五华县葵富小学探望青梅服务队。该服务队连续7年与该校建立合作关系,每年均吸引众多当地学生报名参加支教夏令营。老师们与该校廖辉云校长就社会实践的可持续化发展进行了座谈。随后,一行人奔赴河源市和平县公白中学看望源梦服务队,并和公白中学彭宜干副校长、李春河主任、李继森老师等学校领导老师一起观看了“源梦暑期夏令营结营仪式暨文艺汇演”。

地理科学学院2017年暑期社会实践自开启以来,近三百名学生奔赴梅州、河源、汕头、湛江、东莞等广东省7个地级市,按照活动任务要求,脚踏实地,以真诚的心灵去服务,以谦虚的态度去学习。正如一位队员在朋友圈上所言:“虽然很累却被满满的满足感所围绕;行业千千万万,但优秀者身上的闪光点却同样耀人。”躬身实践,情暖基层,收获满满。

 

卓越班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联合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和义诊活动

7月11日下午,华南师范大学学生党员卓越班联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义工“幸福银行”党支部,肿瘤病理党支部在广医附院举办了题为“哲学养生,科学抗癌”健康知识讲座,活动旨在给肿瘤患者及家属提供科学防癌抗癌健康知识。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中心四区主治医师李淑慧首先做了“让病魔远离我身”肿瘤防治专题讲座,李淑慧从专业的角度给肿瘤患者介绍了什么是肿瘤、如何预防肿瘤,指出肿瘤是可以预防、可以治疗、可以改善的,极大地提升了患者的康复自信心。华南师范大学第八期学生党员卓越班党总支书记刘宇做了“哲学养生——寻求生命之美”主题分享 ,刘宇提出从“病”字的结构入手,分析养病需先养心,他分别从超越的自我意识、变化的自我意识、价值取向的意识和整体视野意识四个角度提出养心之道。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林志强以“推开雾霾,直视骄阳”为主题,从两个截然相反的案例谈起,深入浅出的讲授了患者心态对肿瘤治疗的影响,并提出了康复治疗指导。

为把更好的医疗服务延伸到百姓家门口,7月13日上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共有6位不同科室的专家来到卓越班与驻湛江市龙湾村扶贫工作队社会实践基地开展义务诊断活动。活动中,6位专家为患者及其家属免费测量血压、开展健康咨询、治疗指导、发放健康知识宣传材料等。此次参加义诊的6位专家都是党员,他们希望通过义诊活动,更直接地服务当地老百姓,真正把医疗技术和服务送到老百姓身边。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党员专家凭借着多年的临床经验,帮助前来义诊的患者解除困扰,做出专业的健康治疗和指导。此次义诊活动共接待村民患者60余人,有效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切实让当地群众享受到方便周到的医疗服务,受到患者和咨询群众一致好评。

本次支部共建活动是华南师范大学学生党员卓越班在湛江开发区民安街道龙湾村暑期社会实践的系列活动之一。卓越班通过与医院开展支部共建活动,把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服务群众,以实际行动践行“两学一做”。此次支部结对共建活动也使当地人民实实在在体会到了各级党组织通过践行“两学一做”带来的帮助。

接下来8天,华南师范大学学生党员卓越班社会实践服务队将继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完成联合讲座义诊活动的同时,继续组织开展普法宣传、义务支教、特色调研等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

 

计算机学院领导带队下乡指导实践,继续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

7月10日,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卓雄辉带领辅导员唐婷芳、郭月晴、罗盼等一行,前往台山市赤溪镇中心学校,实地考察和指导计算机学院2017年“两学一做”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上午10点,卓雄辉一行与下乡地学校老师在台山市赤溪镇中心学校会议室展开了会谈。此次实践活动得到了当地学校的高度重视,台山市赤溪镇中心学校副校长、党支部书记、教务主任、年级级长、班主任等人出席了此次会谈。中心学校赵校长热烈欢迎华师师生的到来,对实践方案设计表示出了肯定和赞赏,并希望大学生们能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起到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卓雄辉感谢当地学校创造条件、支持我校同学开展社会实践,希望我校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服务当地社会需求与教育发展,丰富学校的育人形式,为当地学生提供不同的成长体验。

会谈后,卓雄辉一行深入食堂和宿舍,考察了同学们的食宿条件和教学情况,与正在参与社会实践的全体同学进行了交流。卓雄辉勉励同学们“奋斗的青春是最值得回味的”,希望同学们能够“多听、多学、多看”,了解当地的社情民意,学习当地教师育人奉献的精神和扎扎实实的教学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发挥专业所长,尽可能满足当地需求,发挥所长提供专业技术支持;要求同学们树立安全意识,服从队伍管理,谨守安全底线,在此基础上学有所成学有所获。实践队队长陈向杰分别从支教、调研、宣传、后勤等方面对实践内容、特色和预期目标作了汇报,队伍将立足专业特色,在课程设置上侧重提升学生IT技能,在服务中侧重网络诈骗等知识的宣传,积极投入勇于创新,为服务学校和社会贡献力量。

作为计算机学院“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走进基层群众,服务当地社会需求的重要举措。计算机学院将继续探索社会实践模式,继续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服务社会,共赢未来。

作者/通讯员:各单位通讯员 | 来源:各单位 | 编辑:杨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