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广州赛区汉语桥比赛

2016-06-20 10:08:57

2016年6月20日中国日报中文网:华南师范大学承办汉语桥·2016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广州赛区预赛

6月18日,汉语桥·2016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广州赛区的海选在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举行。

汉语桥·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由中国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承办。本届大会共设立美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和亚洲5大预赛区,国内设立了北京、南京、广州、大连、西安、成都、杭州7大城市预赛区。

本次大赛将从每个赛区预赛中各决出10名优秀者,进入月底在北京举行的网络总评选复赛。本届汉语大会以“学好汉语、读懂中国”为宗旨,以汉语为桥梁,以中国文化、风土民情为切入口,让全球喜爱中国汉语的外国朋友们读懂中国、了解中国、热爱中国。“汉语桥”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旨在激发全世界外国人学习汉语、学习中国文化的积极性,增强世界人民对汉语言和中国文化的理解,也让更多的外国人有机会成为传递中国文化的使者。

广州赛区的预赛吸引了来自海南、广东、广西、福建、湖南五省的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和湖南大学等16所大学来自24个国家的51名参赛选手参加现场比赛。。

比赛主要考察参赛选手的汉语知识,汉语发音及语调、谈吐反应、聊天及辩论的能力、对中国及中国文化生活的认知程度等。比赛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包括10个基础题和1个选答附加题,分别考察选手的汉语基础知识和中国文化常识。面试包括自我介绍、才艺展示和评委提问三个环节。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各占50%,面试中口语占30%,才艺占20%。

广州赛区的预赛邀请了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的中国文化专家陈建森教授,音乐学院的文艺名家王海英教授,国际文化学院的汉语言专家王葆华教授,还有广东广播电视台资深主持人王泰兴老师作为比赛评委。

作为极具品牌优势并已成功举办了数届的“汉语桥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以诚邀天下学习汉语之士,盛聚八方热爱中国之客的豪情大气,为世界各国人士特别是年轻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绝佳舞台。据了解,本届大会在报名方式、竞赛方式,以及传播渠道等环节以创新姿态进行了改进。报名采取组织报名与网络报名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为世界和中国各地域、交通、通讯等条件有别的选手参赛提供便利。此外还对赛制进行了调整,复赛和决赛设置了团体赛和个人赛两个环节。团体赛代表队产生自各个预赛区,共12支代表队,每队6人,参加复赛及决赛。(中国日报广东记者站 李文芳)

报道链接:http://cnews.chinadaily.com.cn/2016-06/20/content_25772143.htm

 

2016年6月20日南方网:华师承办汉语桥·2016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   广州赛区预赛外国人比拼汉语文化

南方日报讯(记者/毕嘉琪 通讯员/李宇红 杨柳青)18日,汉语桥·2016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广州赛区的海选在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举行。据悉,本届大会共设立美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和亚洲5大预赛区,国内设立了北京、南京、广州、大连、西安、成都、杭州7大城市预赛区。现场比赛中选出10位选手,网络比赛选出5位选手,经过总评选,最终在15个选手中选出6位,代表广州赛区及个人进京参赛。

据了解,汉语桥·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由中国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承办。本届汉语大会以“学好汉语、读懂中国”为宗旨,旨在激发全世界外国人学习汉语、学习中国文化的积极性,增强世界人民对汉语言和中国文化的理解,也让更多的外国人有机会成为传递中国文化的使者。

广州赛区的预赛吸引了来自海南、广东、广西、福建、湖南五省的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和湖南大学等16所大学来自24个国家的51名参赛选手参加现场比赛。

本届赛事还对赛制进行了调整,复赛和决赛设置了团体赛和个人赛两个环节。团体赛代表队产生自各个预赛区,共12支代表队,每队6人,参加复赛及决赛。比赛主要考察参赛选手的汉语知识,汉语发音及语调、谈吐反应、聊天及辩论的能力、对中国及中国文化生活的认知程度等。比赛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包括10个基础题和1个选答附加题,分别考察选手的汉语基础知识和中国文化常识。面试包括自我介绍、才艺展示和评委提问三个环节。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各占50%,面试中口语占30%,才艺占20%。

报道链接:http://kb.southcn.com/content/2016-06/20/content_149799834.htm

 

2016年6月21日《信息时报》A16版:留学生“秀”汉语拼才艺

  信息时报讯 (记者 韦英哲 通讯员 李宇红 杨柳青) 汉语桥·2016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广州赛区预赛近日在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举行,比赛由中国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来自省内外16所大学、24个国家的51名留学生逐一亮相,比拼汉语发音及语调、谈吐反应、聊天及辩论的能力、对中国及中国文化生活的认知程度等。

  比赛现场,来自爱沙尼亚的艾立岚第3位登台。她一袭中国旗袍,唱完一曲抒情中文歌后,获得了评委老师的称赞,“人美歌也美。”艾立岚学习汉语已有4年,她在爱沙尼亚孔子学院读完本科,获得了孔子学院奖学金,来广州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目前是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一年级硕士研究生。

  “我来自爱沙尼亚的一个小城市,虽然它离中国很远,但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学校里也开设了中文课程。”艾立岚说道。

报道链接:http://epaper.xxsb.com/showNews/2016-06-21/316788.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2016年6月18日金羊网:外国人汉语大赛比什么?歇后语“鸡蛋碰石头”

汉语桥·2016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广州赛区预赛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

金羊网讯 记者王倩,通讯员李宇红、杨柳青报道:18日,汉语桥·2016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广州赛区的海选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本届海选的笔试部分要求外国人写一篇300字的作文,写一个对自己有帮助的中国人。

汉语桥·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由中国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承办。本届大会共设立美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和亚洲5大预赛区,国内设立了北京、南京、广州、大连、西安、成都、杭州7大城市预赛区。

在比赛现场,来自俄罗斯的华师留学生赞娜告诉记者,考试时要求自己“有感情地朗诵”李白的《将进酒》,赞娜觉得很有难度。而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中大研究生王德利则更显自信,他告诉记者,笔试的部分考了汉字填空、成语和词义搭配连线,甚至还考了歇后语,比如“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在作文部分,他写了对自己很有帮助的“美女老师”。

面试环节中记者看到,留学生们汉语说得还不利索,却已经学会了不少“段子”,逗得全场爆笑。而评委提问环节也是充满笑声,一个号称自己爱吃桂林米粉的留学生听到米粉中有马肉时,似懂非懂的呆萌表情令人忍俊不禁。

此次将从现场比赛中选出10位选手,网络比赛选出5位选手,经过总评选,最终在15个选手中选出6位,代表广州赛区及个人进京参赛。本届汉语大会以“学好汉语、读懂中国”为宗旨,以汉语为桥梁,以中国文化、风土民情为切入口,让全球喜爱中国汉语的外国朋友们读懂中国、了解中国、热爱中国。“汉语桥”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旨在激发全世界外国人学习汉语、学习中国文化的积极性,增强世界人民对汉语言和中国文化的理解,也让更多的外国人有机会成为传递中国文化的使者。

广州赛区的预赛吸引了来自海南、广东、广西、福建、湖南五省的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和湖南大学等16所大学来自24个国家的51名参赛选手参加现场比赛。

据了解,比赛主要考察参赛选手的汉语知识,汉语发音及语调、谈吐反应、聊天及辩论的能力、对中国及中国文化生活的认知程度等。比赛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包括10个基础题和1个选答附加题,分别考察选手的汉语基础知识和中国文化常识。面试包括自我介绍、才艺展示和评委提问三个环节。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各占50%,面试中口语占30%,才艺占20%。

广州赛区的预赛邀请了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的中国文化专家陈建森教授、音乐学院的文艺名家王海英教授、国际文化学院的汉语言专家王葆华教授、还有广东广播电视台资深主持人王泰兴老师作为比赛评委。

相关链接:http://:http://news.ycwb.com/2016-06/18/content_22292575.htm

 

2016年6月18日新浪网:2016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广州赛区预赛举行 10选手晋级

6月18日,汉语桥•2016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广州赛区的海选在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举行。经过角逐,华南师范大学的艾立岚、廖俊宪、小爱,广西师范学院的阮梅芳,中山大学的卢娜、李娴娜等10位选手获得晋级,他们将与网络比赛选出5位选手经过总评选,最终在15个选手中选出6位,代表广州赛区及个人进京参赛。

据了解,广州赛区的预赛吸引了来自海南、广东、广西、福建、湖南五省的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和湖南大学等16所大学来自24个国家的51名参赛选手参加现场比赛。作为本赛区主办方的华南师范大学派出了6名留学生选手参与。

此次比赛共设笔试、自我介绍、才艺展示和评委提问四个环节,综合考察学生的汉语知识和学习能力。笔试包括10个基础题和1个选答附加题,分别考察选手的汉语基础知识和中国文化常识。面试包括自我介绍、才艺展示和评委提问三个环节。比赛主要考察参赛选手的汉语知识,汉语发音及语调、谈吐反应、聊天及辩论的能力、对中国及中国文化生活的认知程度等。

广州赛区的预赛邀请了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的中国文化专家陈建森教授,音乐学院的文艺名家王海英教授,国际文化学院的汉语言专家王葆华教授,还有广东广播电视台资深主持人王泰兴老师作为比赛评委。

比赛的最后,主持人公布了最后的晋级名单,他们分别是华南师范大学的艾立岚、廖俊宪、小爱,广西师范学院的阮梅芳,中山大学的卢娜、李娴娜,福建医科大学的萨拉么,广东省华侨职业技术学校的法路忠,广西民族大学的武文勋和广西大学的范氏艳香。这10位将与网络比赛选出5位选手经过总评选,最终在15个选手中选出6位,代表广州赛区及个人进京参赛。

相关链接:http://gd.sina.com.cn/news/xy/2016-06-18/detail-ifxtfrrc3849346.shtml

 

2016年6月23日《南方都市报》GA08版:留学生的毕业季

他们来羊城学中文、学中医有人还收获了爱情和家庭

 法国留学生朱利安要毕业了。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学习针灸推拿五年,这个周五,他即将领到毕业证书。

从原来一句中国话不会,到现在已经能准确地认清楚人身体上300多个针灸穴位,讲究“顺其自然”的朱利安在中国不仅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人生位置,更收获了爱情和家庭。在广州高校里,还有多少像朱利安这样的留学生人生赢家呢?

    A 朱利安:针灸生被赞“人生赢家”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生

来自法国

朱利安在法国的职业与中医一点关系都没有,他是做厨房设计的。他觉得那份工作很无聊。

正巧那段时间,他母亲肩膀出了问题,无法抬起,她专门要跑到瑞士,去找合适的医生替她针灸。自此,朱利安才第一次听说了针灸这回事。“我就上网去搜索关于针灸的一切,太有意思了。我从网上找到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的网页,一周时间内,完成了报名,买了飞机票,打了个包,就来中国了。”

“针灸不是魔术也不是巫术,它是对身体的一种思考方式,一种方法。”朱利安学会了中医理论里的“自然”、“平衡”、“调和”,对这些原本抽象的理论,他在中医学习里逐渐融会贯通。

“也有人会问我,为什么一定要来中国,在法国不能学中医吗?”朱利安自问自答:“那是因为真正的中国文化只有在中国才能学习到,而这些文化是跟中医息息相关的。而且,我觉得我在中国比在法国各方面取得进步更多。”

一位完全没有中文基础的人,要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幸,朱利安也有自己的小诀窍。

“我们上课是全英文,所以理解上没有问题。”但学习针灸首先就要记住人体的300多个穴位,而穴位的名字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一个外国人怎么去记住这些五花八门的名字呢?“我发现有一个软件,上面对所有的穴位都有中英文的对照,这样就比较方便我们记忆。而且每个穴位还有录像视频。老师讲完之后,我们就反复地拿来看。”

朱利安还会跟同学互相之间做“人体实验”,“我们会互相扎针。有一些比较精细的手法,比如头部、脸部和眼睛部位等,我们也会自己往自己身上扎。”朱利安还现场脱了衣服,往自己身上演示了一把,“你看,就这样。”他一边往自己肩膀上扎针一边轻描淡写地说,“我有练巴西柔术,有时受伤了,就自己扎一下。”

不过,外国面孔让他在实习时确实遇到不少阻力。“有些病人确实会有些不信任我们。”这种时候,朱利安会耐心跟对方解释,自己学过五年的中医,完全具备治疗的能力和资质。“我觉得跟病人建立信任感是最重要的部分,这个成功了,治疗往往就成功了七八成。”

通过五年的学习,朱利安不仅收获了一张毕业证书,而且也在中国找到了另一半,今年9月,他们可爱的宝宝就要出生了。这样的经历让他被调侃是“人生赢家”。

“我打算继续在广中医攻读硕士学位。”朱利安说,他的梦想是回欧洲开一个诊所加健身中心。“也许上午在诊所工作,下午在健身中心工作。”但他深知自己在中医上的知识还不够,为此,未来六年他还会继续学习中医。

 

B艾立岚:不到长城非好汉

华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

来自爱沙尼亚

 从爱沙尼亚坐飞机到中国需要17小时,而从一无所知到对汉语有基本的掌握,艾立岚用了4年。6月17日,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的“2016汉语桥·广州赛区的决赛”中,这个一身穿中国旗袍、美丽大方的爱沙尼亚姑娘用自己流畅的汉语表达和真诚的话语,给现场所有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艾立岚现在是华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研究生,此前4年,她在自己国家的塔林大学就读中华文化与汉语专业。回忆起当初自己的选择,艾立岚说纯属偶然。“最开始我是想学一个全新的东西,关于中国的我什么都不知道。但是我考入大学学习汉语专业以后就喜欢上了。”然后她补充用“看上了”来形容自己对汉语的喜爱。

在艾立岚眼中,中国元素中最吸引她的是中国汉字。“像‘好’字,有孩子,又有很好的意思。”她曾在文章《我的梦想与中国》里谈到:把汉语学好,认识所有的字,看懂并深入理解文章的意思。除了语言,她还很喜欢旅行。

在文章的最后,艾立岚写道:“我确信,充满未知的未来会更有意思,更丰富,因为我的生活就像一条小船一样,而我的梦想是小船的风帆。”

艾立岚很喜欢唱歌,她唱过一首陈粒的《奇妙能力歌》,清晰的咬字和优美的歌声让不少人拍手叫好。

“关于爱情的歌全世界都是一样的,因为每个人都会爱别人。”艾立岚说,自己更喜欢中国关于爱情的歌,“因为不会直接说我爱你,而是用别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

四年前的夏天,艾立岚曾经来过一次中国,她去的首站是北京。

爬长城是艾立岚一直以来的心愿,同许多人一样,她觉得“不到长城非好汉”。“我们爬了两三个小时也没有爬完,而且天气很热,但是爬完还是觉得非常非常感动。”她还给记者看了自己四年前爬长城时的留影。照片上的艾立岚金色长发,因为戴着黑框眼镜所以略显稚嫩;身穿红色上衣和五彩长裙的她靠在城墙上大笑,她回忆说那时候很开心。

    C  王德利:翻版“赵本山”

中大对外汉语专业研究生

来自乌兹别克斯坦

王德利本不姓王,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他原来小名叫“Dellw”,因为孔子学院的老师要求学生证上面必须有中国名字,便根据“D ellw”谐音“德利”。那时的德利还没有姓氏,所以当别人问他姓什么的时候,他一直重复说自己叫德利“德国的德,胜利的利。”

“因为我一直想要有中国风格的名字。”在请教了他的老师后,定下王德利的名字,“王”姓在中国百家姓中排第八位。

本科在乌兹别克斯坦的东方语言大学的王德利,在去年春天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后,来到中山大学攻读对外汉语专业的研究生。

王德利的高祖父曾经开过驿站,去过中国很多地方。在王德利小时候,王德利的爷爷就把高祖父的很多故事讲给他听。“在那些故事里,中国是一个神圣的地方,那里山美、人美,人们热情好客,深深吸引了从小听这些故事长大的我。”

乌兹别克斯坦的冬天很冷,所以需要喝热茶。王德利说,爷爷曾经喝过祖辈从中国带回家的茶叶,至今难忘。他希望王德利能从广州带一些茶叶回家。为此,王德利终于来到中国,去感受这个他从祖辈那里听回来的国家。

虽然才来了两年,可王德利的“中国通”已经相当到位。他甚至还能模仿赵本山演小品。他头戴红巾、边上插着黄花、身穿黑色长褂,扮演了一个中国老太太,这是他在模仿赵本山1989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小品《小草》。“家庭、通俗、卡拉O K演唱会现在开始,本场演出报幕员演唱员,全由本老太婆一人担任,希望能够喜欢,谢谢。”刚说完,王德利扮演的老太太就往前摔了一跤,接着才开始演唱歌曲《小草》,像模像样的表演让不少中国同学都拍手称赞。

王德利说,希望自己将来能做一名汉语老师,像他爷爷那样,把中国的故事讲给世界的孩子们听。

采写:南都记者 尹来 实习生 田韵 通讯员 杨柳青 肖建喜

报道链接:http://ipaper.oeeee.com/ipaper/G/html/2016-06/23/node_14619.htm?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edition=GA08

 

2016年6月19日18时30分广东卫视《广东新闻联播》栏目播出汉语桥比赛报道:

相关报道: http://news.wesend.tv/wd/?sd=63377

作者/通讯员:李宇红 杨柳青 刘书慧 | 来源:新闻中心 | 编辑:杨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