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ESI最新中国大陆高校百强榜出炉

华师论文总被引次数跻身全国第六十一名,全省第三名

2015-09-23 12:58:26
ESI

根据美国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9月份的最新统计显示,2005年1月到2015年6月30日之间,以论文总被引次数排名,我校位居大陆高校第61位;以进入世界前1%学科领域数量排名,我校并列位居大陆高校第39位。论文总被引次数和学科领域数量均位居广东省前3名。 9月18日上午,汤森路透集团在学校开设ESI专题讲座,新闻社记者专门采访了大区业务经理杨志强先生和学校学术委员会秘书处主任蒋达勇老师。

何为ESI?

ESI数据库是由美国科技信息所(ISI)于2001年推出的衡量科学研究绩效、跟踪科学发展趋势的基本分析评价工具,它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用来评价高校、学术机构、国家地区国际学术水平和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工具之一。我国教育界也日益重视ESI数据库的统计结果。2010年,时任教育部副部长陈希在“985工程”二期国家验收会上指出,ESI是衡量学科建设的重要评价指标和依据。2012年,在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11计划”)中,明确将“牵头高校以及主要参与高校,依托的主体学科原则上应进入ESI学科排名前1%”作为硬性条件,列入“面向科学前沿的协同创新中心”的申请条件。可以说,国家已将进入ESI学科排名前1%的学科定义为国际优势特色学科。

讲座中杨志强先生说到:“评价是对结果的总结,对未来的引导,ESI是一把标尺,但最重要的依然是学术本身。”

化学、工程、数学和植物与动物学上榜

根据今年九月份的最新统计,我校共有“化学”、“工程”、“数学”和“植物与动物学”4个学科领域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就上榜的学科领域数量来看,我校与暨南大学并列全省第三,第一名和第二名分别是中山大学(17个)和华南理工大学(6个)。据ESI数据库科学预测,学校的物理、临床医学、材料科学和生物化学等学科领域均有可能进入ESI世界前1%行列。

进入ESI全球1%计划

讲座中提到进入ESI世界前1%的思路和设想,关键是近十年机构学科发文量总被引频次。所以,一所高校想跻身ESI前列,不但要增加相关学科论文发表量和积累被引频次,还要增加高影响力论文比例、增加文献保障深度以及加强国际合作。根据InCites数据统计显示,有国际合作的论文被引频次普遍高于普通论文的被引频次。

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规划指出,我校未来3—5年,力争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的学科领域达到5—8个,现有四个学科领域力争进入ESI世界排名前5‰。学校的七大学科群,大部分都确定了ESI学科建设目标任务,制定了具体的建设计划。学校学术委员会秘书处主任蒋达勇老师谈到:“目前ESI是国内高校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它绝不能代表整个学校的水平。我们希望通过追踪分析论文产出和国际影响力的现状与发展变化趋势,从而总体把握学校的学术影响和未来学科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未来努力方向。同时也希望能有效引导老师们更多地关注国际学术前沿,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提高学校科研论文整体水平和质量,而不仅仅只是提高论文数量。ESI是且只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一个客观评价指标。因此当前明确我校在ESI中的具体情况,分析差距,找准努力方向,对加快学校学科建设进程、实现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客观看待、冷静分析、理性运用、科学利用,这应是我们对待ESI的态度。”图书馆副馆长徐斌老师在讲座中如是说。

作者/通讯员:王赵雄 朱德威 罗凤楸 梁钊贤 叶丽敏 杨涛 张华宝 | 来源:新闻中心、发展规划处 | 编辑:杨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