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逐蓝”实践团赴信宜市思贺镇高田小学开展绿美课堂活动
来源:“追梦逐蓝”实践团|作者:罗彤|通讯员:罗彤|摄影:“追梦逐蓝”实践团供图|编辑:沈蔚瑜
853

7月,华南师范大学“追梦逐蓝”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赴信宜市思贺镇高田小学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以青春智慧赋能乡村振兴,通过精心设计的四堂“绿美”课程,将生态文明的种子播撒进乡村儿童心田,探索高校服务“百千万工程”、助力绿美广东建设的教育新路径。

在《污水处理——神奇陶粒的净水秘密》课堂上,实践团将深奥的环保知识与实践团往年污泥脱水陶粒成果巧妙结合,转化为一堂看得懂、玩得转、摸得着的趣味实验课。在实践团成员们的指导下,孩子们亲手搭建起简易净水装置。当浑浊污水在孩子们手中滤出清澈,科学的奥秘与守护水源的责任感一同被点亮。课堂搬进山野,理论化为实践,环保的种子悄然种在孩子们的心田。

《信宜的生物多样性》课程则巧妙利用乡土资源,以乡土为书,草木为页,让孩子们重新“阅读”了脚下这片充满生机的家园。成员们引导孩子们通过认识三华李、山楂果、信宜柿等本地特色物种,增进了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将抽象的环保理念化作生动的互动游戏,引导孩子们思考环境问题,让他们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责任感内化于心,激发了爱绿护绿的行动自觉。

《追踪碳足迹》课程则被实践团成员打造成一堂“环保侦探课”,孩子们化身“小侦探”,从一杯奶茶、一件衣服入手,抽丝剥茧,探寻日常用品背后的碳足迹秘密。情景剧演绎寓教于乐,问答思辨碰撞智慧火花。孩子们亲手还绘制“低碳环保责任卡”,趣味与实践交融,低碳理念如春风化雨,悄然融入孩子们的认知。

直面严峻的塑料污染,《塑命危机》课堂吹响“减塑”集结号。实践团创新性采用“实验探究+小组共学”模式,引领孩子们亲历一场“塑战塑决”的认知革命。“看一看、拉一拉、掂一掂、摸一摸”,孩子们亲手触碰、细致观察,在直观体验中洞悉塑料带来的持久污染。实验探究单上,孩子们的笔迹稚嫩却要点明晰,笔画认真的“减塑承诺卡”,承载着守护家园的庄重誓言。

四堂“绿美”课程,如同四颗种子,深深扎根在孩子们心中。孩子们眼中求知的光芒、动手探索的热情、心中萌发的绿色责任感,成为实践团最珍贵的收获。“追梦逐蓝”实践团以专业为犁,以热忱为雨,将知识转化为教案,让课堂连接乡野,用实际行动诠释青年担当,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