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时讯 /2025-7-8 18:35
学校举办第二届“未来科学家之路”研学活动
来源:本科生院|作者:李霓虹|通讯员:李霓虹|摄影:各学科|编辑:沈蔚瑜
479

7月5日,学校开展的第二届“未来科学家之路”研学活动圆满举行。本次活动以“学科融合·实践赋能·创新引领”为主线,依托高校学科优势与附属中学的协同机制,组织430余名华师附中师生走进大学实验室与科研课堂,深度参与心理学、数学、化学、地理、物理、生物等6个学院11个科学实践,通过理论授课、实验操作、自主探究等环节,构建贯通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链条,生动展现大中小一体化育人的创新实践。

活动充分发挥我校多学科交叉优势,各学院围绕前沿科学与现实问题设计特色课程。心理学院以“从眼睛窥探心灵”为主题,引导学生通过眼动实验解码心理机制,操作眼动仪完成从设计到数据分析的全流程,理解人类视觉与心理的交互作用;数学科学学院将数学建模与AI大模型深度融合,以广州塔导航规划、短视频推荐算法为案例,拆解智能建模的核心逻辑,引导学生理解“数学+AI+实践”的融合式数学建模方法,并引入学生原创的“挡板游戏”激发逻辑博弈思维;化学学院聚焦“舌尖上的科学守护者”,指导学生自制亚硝酸盐检测试纸、对比国标法精准定量,用实验数据破除食品安全认知误区。

地理科学学院选取广州珠江变迁、丹霞地貌作为典型案例,将乡土地理与行星科学有机串联,通过海岸线绘制、砂岩成岩模拟等跨尺度实验,带领学生制作植物腊叶标本解密植被与环境协同演化,培育少年科学家的人地协调观;物理学院以“飞秒激光技术”前沿讲座与霍尔电压测量实验,诠释“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生命科学学院以“解码生命密码”为主线设计系列实验,从亲手剥离果蝇幼虫唾液腺、观察巨型染色体动态分裂的微观奇迹,到实验室里培养皿中的人体微生物群落分析,再到运用基因枪技术探究植物转基因奥秘,学生们在“动手+动脑”的双重挑战中,窥见生命科学与人类命运的深刻联结。

为深化实践育人成效,我校将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实践中心、各学科科研平台等科研设施向中学生开放,使其提前体验高校科研环境,构建“做中学”的沉浸式场景。在化学实验室,高中生化身分析检测员,严谨比对快检试纸与光谱仪数据差异;心理学实验室内,学生既当主试又做被试,通过眼动轨迹探究行为背后的心理加工;数学课堂上,AI辅助的建模工具让抽象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模型建构体验。值得一提的是,多个项目巧妙衔接高考真题与科研热点,如“去离子水制备与水质检测”实验还原高考实验设计思路,“火星土壤水痕模拟”呼应行星科学前沿,激发学生从解题向探索进阶。

据悉,“未来科学家之路”系列研学活动自2024年启动以来,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近1000名学子参与。我校本科生院、各相关学院和华师附中始终坚守协同育人初心,以“前置科研训练锚定创新思维,强化学科交叉激发探索潜能”为核心理念,活动设计注重“科研启蒙—兴趣培育—能力塑造”的阶梯式衔接,为国家“拔尖计划2.0”和战略科技领域输送后备力量。

未来,双方将进一步扩容学科矩阵,深化研学活动体系,着力破解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的关键堵点,打造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持续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华师智慧,以新质教育力回应时代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