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上午,由我校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主办、《高教探索》杂志社支持的“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战略教育人才的造就与培养”研讨会暨研究生教材发布会在教育科学学院举行。
广东省教育厅科研处(研究生教育处、省学位办)处长(主任)吴宝榆,华南师范大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阳成伟,《光明日报》广东记者站站长吴春燕,国家重大人才项目入选者、山西大学中国社会教育研究院院长侯怀银,深圳大学教育学部执行主任、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李均,广州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马凤岐,《高教探索》主编刘第红,高等教育出版社广东省教学服务中心副主任林群生,《中国教育报》记者谢钰然,《南方日报》时政新闻部医卫工作室主任李秀婷等来自高校、教育期刊与基础教育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教育博士研究生参加活动。研究生院院长水玲玲主持会议开幕式,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卓泽林、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陈先哲分别主持研讨会。
吴宝榆在致辞中指出,立足于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方位,开展战略教育人才培育体系专题研讨,对完善教育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推进教育强国与教育强省战略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他对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提出三方面工作要求:一要在建构中国教育学自主理论体系取得实质性进展;二要进一步发挥服务教育改革发展决策的高端智库平台功能;三要创新教育领域创新拔尖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阳成伟介绍了华南师范大学的办学历史、文化底蕴和教育学科的优势情况。他表示,学校作为全国首批15所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高校,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创新培养模式、深化教改并取得显著成效。期待专家学者聚焦“怎样培养战略教育人才培养”主题深入研讨,为现代化教育体系构建提供战略谋划与路径支撑,助力推进教育强国与教育强省建设。
侯怀银在专题报告中梳理了教育博士学位的历史沿革与培养体系,表示教育博士培养推动了教育学范式向实证创新转型,拓展了教育研究的实践维度。马凤岐就“教育学学位论文的几个标准”作了阐述,对学术论文和期刊论文进行比较和分析。李均系统阐述了教育强国背景下的战略教育人才培养。刘第红介绍了战略教育人才培养的“鲲鹏六力”理论框架。研讨会还邀请了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肖冰、广州市教育局师资工作处副处长陈秋兰、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党委书记范双利、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党委书记万飞等多位教育博士优秀毕业生代表进行分享。
在研究生教材发布会上,我校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院长卢晓中就《高等教育概论》的写作背景和主要特色作了说明。他表示,《高等教育概论》已被列入“全国高等学校重点规划系列教材”,此次第三版教材以“学科与问题双向融合”为理念,融入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中涌现的数字化战略等现实问题,突出教育博士群体的培养定位,展示了华南师范大学在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领域推行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取得的突出建设成效。此外,除了这本教材突出问题导向的理论诠释外,前期出版的教育博士教材《学校管理案例研究》注重问题牵引的实践探索,两本教材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