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至13日,第七届中国行为与实验经济学论坛在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国行为与实验经济学论坛理事会和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会议主题为“数字时代的经济行为科学”。来自全国50多所高校近140名行为与实验经济学领域专家学者和会议代表齐聚一堂,探讨行为和实验经济学领域前沿议题。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春超,中国行为和实验经济学论坛联合秘书长王湘红,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彭壁玉为开幕式致辞。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董志强主持开幕式。
王春超对各位专家学者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并高度评价中国行为与实验经济学论坛在推动理论创新与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他表示,此次论坛在我校举办,既是对我校经济学科建设的肯定,也将进一步促进经济学与心理学的交叉融合与协同发展。学校将持续推进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等领域的高水平研究,积极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
王湘红对我校精心筹备本次论坛表示了诚挚的感谢。她表示,论坛秘书处和理事会将继续以促进行为与实验经济学学科发展、培育新生力量为核心使命,并期望本次论坛发挥更好的学术平台作用。
彭壁玉感谢论坛理事会、兄弟院校、同仁长期以来对经济学科发展的支持。他指出,本届论坛聚焦“数字时代的经济行为科学”,紧扣时代需求,彰显行为与实验经济学在理论创新与现实应用中的重要价值。作为承办单位,学院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与实践导向研究,助力中国行为与实验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创新发展。
本次论坛共举行8场大会主旨报告。浙江财经大学叶航教授、上海财经大学杜宁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何浩然教授、山东大学郑捷教授、山东大学李建标教授、浙江大学陈叶烽教授、武汉大学魏立佳教授以及我校赵俊副教授先后发表主旨演讲。报告内容涵盖行为经济学范式与理论识别、AI和大语言模型(LLM)与人类行为、就业医疗等民生领域问题的实验研究,充分展现了行为与实验经济学研究在理论探索与实践应用层面的广阔前景。
本次论坛还开展了18场分论坛报告,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30多所高校的参会代表在各分论坛报告论文近90篇。这些论文内容涵盖人工智能与人类行为、大语言模型的行为影响、偏好与决策、行为金融、公共政策、教育实验、认知与学习、信息与信念、神经经济学、竞争与竞赛、信任与合作、消费行为、绿色经济、行为实证等诸多研究领域和议题,并开设英文论文专场。在为期一天半的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和代表围绕行为和实验经济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深入探讨,交流思想,收获满载。
我校积极推进经济学和优势学科心理学的协同创新,并于2013年12月获批广东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为广东高校首个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致力于以实验科学方法探索人类经济社会行为及其后果,重点关注劳动经济(含教育经济)和金融经济领域的行为经济、实验经济和神经经济研究,经过多年建设已取得一系列论文成果、研究项目和学术成果奖,有力支撑我校应用经济学科“数字时代的经济行为科学”方向,并对应用经济学科的劳动经济、金融学、金融科技、数字经济等方向形成支持。本届论坛在我校召开,将进一步加强我校经济学科和国内学界的联系交流,与国内同行共同推进行为和实验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更好服务国家发展的重大现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