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党委书记王斌伟带队赴俄罗斯和吉尔吉斯斯坦交流访问并看望校友
来源:国际交流合作处|作者:国际交流合作处新闻中心|通讯员:庞沁宜|摄影:单位供图|编辑:陈婧
4030

6月23日至6月30日,校党委书记王斌伟带队赴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开展教育合作交流访问,看望在两国学习和工作的学生及校友,并在莫斯科举行了学校2024年海外首场人才交流会。代表团一行先后访问了莫斯科国立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比什凯克国立大学及其孔子学院和中国驻吉大使馆。学校人力资源处、本科生院、国际交流合作处、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国际文化学院等单位相关负责人陪同访问。

莫斯科国立大学分管国际交流副校长Yuri A. Mazei以及相关部门和院系负责人等与王斌伟一行分别进行座谈交流。王斌伟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史、规模、特色和愿景以及俄语专业建设与中俄学生交流情况,希望两校能在巩固目前中俄学生交换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交流的学科领域与合作模式。Yuri A. Mazei副校长表示,自去年签署校级协议以来,双方务实开展学生双向交换学习,期待未来能在更多领域、更多层次开展合作交流,并可借鉴该校在深圳的中外合作办学经验,探讨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可行性。双方就拓展数学、物理、心理、地理等学科的学生交流,成立联合研究中心,教师互聘,建设国际中文教育海外实习基地等进行深入探讨并达成进一步深化合作的共识。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国际交流协理副校长Valeria A. Malomuzh以及相关部门和系所负责人与王斌伟一行进行了会谈交流。王斌伟用“四个有”介绍了我校的办学情况,特别是我校基础学科的办学传统和教学成果,希望两校能充分发挥各自专业和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强在学生交流、教师互访、学术科研等领域的教育与合作。Valeria A. Malomuzh女士对王斌伟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的欢迎,她介绍了该校的办学历史和成果、专业特色及优势尤其是与中国高校开展合作交流的情况,并对与华师建立伙伴关系和开展合作交流表示期待。访问期间,双方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缔结校级合作关系,并就加快推动双学位联合培养、师生交换交流、联合申报课题等合作达成共识。

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主管教学副校长Viktoriya I. Snegurova以及有关部门和院系负责人与王斌伟一行进行了亲切会谈。王斌伟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办学优势和特色,并表示天下师范是一家,希望与同为中俄教育类高校联盟成员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携手推动两校乃至两国教师教育的交流互鉴与高质量发展。Viktoriya I. Snegurova副校长表示,两校有着相似的办学传统和学科优势,期待与华师在基础学科和人文艺术领域开展学生交换项目、双学位项目、国际学生教育等合作。双方就师生交流、研究生联合培养、教师培训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交流。

访问比什凯克国立大学期间,王斌伟一行与比什凯克国立大学副校长Gulzat Isamatova以及相关院系负责人、孔子学院师生代表进行了座谈交流。王斌伟向在场师生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史和特色,以及近年来在来华留学教育方面取得的成绩,尤其是吉尔吉斯斯坦籍留学生在校培养情况,并播放了学校招生宣传片,生动地展示了学校的综合实力、办学历史和发展成果,吸引了在场师生的热切关注。Gulzat Isamatova副校长介绍了该校的办学历史和基本情况,重点介绍了该校孔院的办学特色、人才培养情况和教学成果等,并表示该校的学生非常喜欢广州的学习和生活。双方就来华留学生的联合培养、课程共建、冬夏令营活动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

访问吉尔吉斯斯坦期间,王斌伟一行拜访了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大使馆,中国驻吉大使馆公使衔参赞李保杰与代表团一行进行了会谈交流。王斌伟介绍了学校的办学情况和对吉合作交流情况,并表示学校将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与吉尔吉斯斯坦高校在国际学生联合培养、中吉人文交流等方面的合作,为推动中吉教育交流和“一带一路”倡议高质量发展做出华师贡献。李保杰表示,华师与比什凯克国立大学的合作时间长、交流成效良好,随着中吉乌铁路项目三国政府间协定日前在北京签署,两国的教育交流合作将会迎来新的机遇,大使馆将继续支持华师深化与拓展对吉教育交流与合作。

出访期间,代表团在莫斯科举办了学校2024年首场海外人才交流会,宣介学校办学情况、发展愿景以及人才招聘政策,并与近80名在俄学习和生活的青年学者进行了面对面的深入交流。此外,王斌伟一行还分别看望了在莫斯科、圣彼得堡、比什凯克学习和生活的校友及学生,并与部分校友进行座谈交流。王斌伟逐一了解大家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表达了学校的关心,并希望在外留学的校友学有所成、学成归来,在外工作的校友事业顺利、幸福平安、常回母校看看。

本次出访是十年来华南师范大学首次校级代表团赴俄罗斯访问交流,对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学校与俄罗斯相关高校合作伙伴关系网络,提升学校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和科学研究的国际化水平,助推学校教育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