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由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承办的“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小学名书记名校长省级培养项目(2024—2026年)华南师范大学班”开班仪式,在大学城校园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厚德讲学厅顺利举办。出席此次仪式的有南粤教育名家、原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原华南师范大学附中校长吴颖民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副部长、华南师范大学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黄道鸣教授,基础教育学院院长胡中锋教授(项目负责人/首席专家),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许益锋研究员,院长杨爱平教授,副院长万晓宏教授,培训项目学术班主任李阳琇副教授(教管系党支部书记)、行政班主任蔡灿新博士(MPA实践人才培养特色党支部副书记),行政管理系副教授张国英,继续教育与社会服务办公室主任刘新秀,以及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张锦庭、广州天河区华景小学党总支书记黄瑞萍、广东省实验学校云城校区校长柯中明等实践导师共30多人。开班仪式由许益锋主持。
活动伊始,杨爱平代表承办学院发表了开班致辞,他对学员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学院情况做简要介绍,并表示学院将整合多方资源,动员全院力量办好这个三年的省百千万工程项目(学院已成立四个工作室并配备了十位理论导师和四位实践导师,一位学术班主任和一位行政班主任负责日常管理服务工作)。他强调学员要深刻领会并准确把握“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的重要性,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共同推动高端基础教育人才的培养,扩大区域影响力和引领力,通过教学相长、相互赋能,打造共创价值的学习共同体,共同推进我省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黄道鸣代表教师教育学部和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对项目的顺利启动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强调承办方和学员们要从思想上深刻认识“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的意义,勉励学员们成为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强烈创新意识、深厚专业素养、宽阔国际视野和显著社会影响力的小学名书记名校长。
胡中锋对培训内容做简要介绍,同时提出几点感想与学员们共勉:一是站位要高;二是目标要远;三是理论要新;四是反思要勤;五是创新要强。
刘志华教授代表理论导师着重阐述了本次培训班的初衷与意义,强调了政管学院整合多方高质量培训资源,旨在为学员们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促进参训学员们的专业发展,把此次的研训成果向高阶转化。
黄瑞萍代表实践导师发言,表达了三个“十分”:一是十分荣幸有机会与学员三年一起学习成长;二是十分幸运与各位学员相遇相知,携手同行;三是十分期待作为实践导师,与学员共同打造教育创新发展共同体。
深圳宝安区弘雅小学校长曾东槐作为学员代表发言。曾东槐表示非常高兴被选拔进入“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开启了人生的又一新篇章。站在新的起点,将心怀感恩,脚踏实地,逐梦远航;以感恩的心态,坚定的步伐,共同追逐教育梦想。
最后,学院举行了导师聘书颁发仪式,现场向各工作室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颁发了聘书。
开班仪式后,本次培训的第一课正式开始。吴颖民教授给学员们进行了一场题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校长与教师成长”的名家讲坛。吴颖民结合自身实践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新发展理念下的教育发展观与质量观,提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学校使命,并结合当前教育形势,解读了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勉励学员们努力争当“大先生”。最后给中小学校长提出六条建议。课后,学员们围绕课堂主题,结合自身实际经验分享学习心得。
本期培训还邀请了教育部重大人才项目陈金龙教授、卢晓中教授,现任国家督学、北京师范大学褚宏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刘良华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化与人工智能专家胡小勇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集团主任、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张锦庭校长等名师名家给学员们带来高端的专题讲座。
近年来,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积极贯彻落实学校“1238”发展思路,组建八支科研创新团队推进有组织科研,不断推动社会服务与学科发展、党建+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以及资政服务相融合;加强基层党建、社会治理、乡村振兴、基础教育和大湾区研学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进一步厘清培训定位,健全体制机制,分类分层打造有政管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基层党建模式和“三全育人”模式;努力建成“学科发展有品质、人才培养有品格、社会服务有品牌的卓越学院”。此次承办的省百千万小学名书记名校长培养项目,为期三年,依托学院现有的各类科研平台和智库,发挥好“大湾区研学创新团队党支部”(省级样板支部和省级“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教育治理与发展研究团队党支部”和“MPA实践人才特色党支部”等示范引领作用,努力搭建小学名书记名校长专业成长共同体,扩大区域基础教育影响力。通过多种形式,为各位学员提供沉浸式学习机会,用行动履行培训职责,培养广东特色的高素质、成长性、创新型小学名校长名书记,为广东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作出华师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