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5日光明网:打造具有湾区特色的思政“金课”——华南师范大学思政课建设经验交流

2024-04-25 17:32:17

近年来,华南师范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将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锐意改革,守正创新,着力以“五个坚持”打造湾区特色的思政金课。

一、坚持党的领导,建设高水平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学校党委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党委常委会会议、校长办公会议定期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政课建设工作,党委书记亲自联系马克思主义学院。书记、校长每年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现场办公会,深入调研,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学校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列为冲击“双一流”建设学科重点支持对象。出台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实施方案,加大队伍配备、教师激励、课程改革、成果培育、经费投入等方面支持力度。2019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从A-上升到A层次。2024年,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学院”;2022年,宣马教工党支部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二、坚持“六要”标准,培育高素质教师队伍

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要”标准,出台加强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方案,不断健全完善思政课教师人才引育、职称评聘、评先奖优、师德建设等机制,抓实理论学习、集体备课、教学训练、科研创新等,促进教师政治素质、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全面提升。近年来,多位教师入选国家重大人才支持计划和广东重点人才项目,多位教师获评全国和广东教育系统荣誉称号,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9项,重点项目及一般项目40多项。陈金龙教授参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教材的编写。张永刚等老师在全国、全省高校青教赛和广东省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屡获佳绩。

三、坚持改革创新,健全高效能教育教学体系

学校率先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牵头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与青年学生使命担当”课程,新增“改革开放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课程,形成有区域特色的“改革开放精神”系列教学成果。学校将教学重点、理论难点、社会热点与学生特点有机结合,创新运用案例式、体验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和“三屏融合”“分众模型”“对分课堂”等教学手段,让思政课入脑入心。学校将“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课程化,获批广东省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建设课程,签约多个校外实践基地。立足湾区,针对港澳学生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学校打造国情考察项目品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取得良好成效。

四、坚持追求卓越,打造高质量精品课程

学校着力打造“思政第一课”“思政示范课”“思政网络课”精品课程体系。近五年,学校共讲授“思政第一课”500余场,参与学生超10万人次;建成了“思想道德与法治”精品共享课程、“改革开放精神”虚拟仿真课程、“中国共产党历史记忆”在线开放等示范课程,塑造混合式思政课教学新生态;积极与人民网“云讲堂”、广东广播电视台“一堂好课”等品牌栏目和平台合作推出系列网络课程,“习近平强军思想”入选教育部示范“金课”,“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建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等课程在各大平台的观看量超过100万次;录制的“百集党史微视频”,在南方+等平台播放,点击量超过30万次。

五、坚持引领辐射,搭建高层次一体化平台

学校充分发挥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广东)牵头单位、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作用,牵头联动全省100余所中小学校开展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链接全省160余所高校,邀请70余名国内著名专家学者,举办40多场集体备课会和研讨会,打造了“大中小学校思政课老师同上改革开放一堂课”等有区域特色的精品思政课资源,累计服务全省大中小学校思政课教师12000余人次。

接下来,华南师范大学将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各负其职、各单位协同推进的思政课建设格局,整合优势学科资源,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打造更多有影响力、有湾区特色的思政“金课”,培育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通讯员:王斌伟 | 来源:新闻中心 | 编辑:卢嘉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