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校长阳成伟一行参加 “2024年新时代广东省科普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开班仪式

2024-04-14 12:31:00

4月10日,以“做强科普之翼,筑牢创新根基”为主题的2024年新时代广东省科普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在广州市黄埔区隆重启动。本次培训项目由广东省科技厅和广东省科协指导,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华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办,面向来自全省各地市、县(市、区)科技局、科协、科普基地的一百余位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科协主席陈勇,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武向平作主旨报告,我校副校长阳成伟参加并致辞。

阳成伟代表学校对该项目的顺利启动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亦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保障。华南师范大学作为广东教师教育的“龙头”,一直高度重视科学教育与科学普及工作,致力于培养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高层次人才,推动广东省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阳成伟介绍了华南师范大学在科学教育领域的创新与成果。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以科学素养为核心,开展多层次的实验教学训练,培养学生注重探究实践的专业文化,在招生规模与培养质量上位居全国前列;在科研方面,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先后组建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与科学教育研究中心等重要科研机构,致力于促进大湾区科学教育与科学普及的融合发展;在组织建设方面,成立科学教育工作委员会,系统谋划和统筹推进科教工作,不断推动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阳成伟表示,华南师范大学将发挥在科学教育方面的优势,分享在科学教育方面的经验和成果,探讨大科学教育理念与科普创新实践,促进科普工作与社会的深度融合,共同推动科技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致辞结束后,武向平、广东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夏奇峰、中国科学报社党委书记刘峰松、阳成伟、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副院长孙龙涛、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孙飞、华南师范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院院长范冬萍共同按下启动键,本次培训项目正式启动。

武向平以《理解宇宙》为题作报告。他深入浅出地解答了“宇宙是谁?”“宇宙从哪里来?”“宇宙到哪里去?”三个引人深思的问题。通过生动地讲解,从宇宙的构成、起源到未来命运,为与会者呈现了一幅壮丽的宇宙画卷,激发起大家对宇宙科学的浓厚兴趣与探索热情。

刘峰松以《弘扬科学家精神——新时代科技媒体的历史使命》为题作报告,报告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与科学家精神的内涵、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重要论述、熟知的几位著名科学家、新时代科技媒体的历史使命、聚焦主责主业发挥重要作用五个部分展开。

孙飞以《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生命数字化国之重器》为题作报告,介绍了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的建设背景、工程及意义。

陈勇以《关于科学普及的思考》为题作报告。陈勇首先指出科普工作的六个重要意义,包括对社会健康稳定发展至关重要、提升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人们的文明素养、助力科技产业的发展等。对如何做好科普工作这一问题,陈勇强调,科学普及需要政府引导、搭台,社会广泛参与;需要市场化运作,政府监管;将复杂的科学问题简单化、通俗化;讲好科学背后的故事;善于质疑,提出问题。

报告结束后,陈勇与华南师范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院的师生合影留念。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肖朝云以《“三探”华附科学课程》为题作报告,介绍了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科学课程构成及课程理念。

范冬萍以《当代大科学教育理念与科普实践的创新》为题作主旨报告。范冬萍首先从国家战略的层面分析了国内外科学教育的新理念以及科学课程的标准。随后,介绍了我国科学课程新课标的大科学教育理念,特别是分析了理解科学本质的三个维度。最后,以美国费米实验室、在地化教育(PBE)、美国4H教育和英国科学周等案例,阐述了科学教育与科学普及结合的创新实践进路。

新时代的科学教育应该是一种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作为一个系统的整体性教育,培养学生成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复杂性、具有科学探索动力和创新潜能、能够成为战略科学家后备力量的创新型人才,成为具有科学素养的合格公民。

作者/通讯员:赵浪 章航 | 来源: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院 | 编辑:卢嘉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