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外媒 /2023-8-12 16:20
2023年7月29日羊城派:“高校课程数字化转型研讨会暨省级一流课程申报交流活动”在广州召开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陈亮|摄影:学校供图|编辑:卢嘉裕
2340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数字化转型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课程是教育教学的核心要素,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为了充分发挥一流课程的典型示范作用,以数字化转型赋能一流课程建设,助推广东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7月28日,“高校课程数字化转型研讨会暨省级一流课程申报交流活动”在广州召开。

本次会议是在广东省教育厅高教处、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指导下,由广东省本科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指导委员会和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主办。会议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开设6个分会场,共有14个高校的24门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及拟申报一流课程的负责人及团队成员,围绕课程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点,分享一流课程的建设经验及实践体会。活动共吸引省内外1.3万余人次参会。

开幕式上,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陈文海教授、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贺义梅秘书长分别致辞。开幕式由广东省本科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谢幼如教授及副主任委员周红春研究员主持。

陈文海指出,本次会议围绕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共同探讨高校课程数字化转型的新举措、新方法,对于应对数字化发展趋势,助力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能力并重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助力学科教师在数字化场景下掌握数字化技术手段开展教育教学具有积极作用。华南师范大学近年来主动应对课程数字化转型挑战,从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重构教学环境、促进教师教学发展、优化管理服务等方面不断完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他希望能与兄弟院校紧密协作,加强课程数字化转型经验研讨与交流分享,持续推动教师数字素养培养和提升。

贺义梅认为,作为“数字中国战略”的一部分,推进教育数字化、高校课程数字化转型、一流课程建设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推手。要充分认识到数字化教与学能力是高校课程数字化转型和一流课程建设的重要推动力。积极应对数字化转型和一流课程建设的契机与挑战,持续推进教育新基建、创新课程资源建设模式、发挥评价导向、完善协同治理体系和加强数字化转型研究。

高校教学数字化转型离不开信息科技企业的赋能与助力,会上,多家科技企业代表围绕高校教学数字化转型创新发展以及人工智能驱动的高校课程数字化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分享,使与会人员充分了解数字化技术产品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此外,会议还重点对2023年省级一流课程申报的相关政策及申报要点进行了解读,使与会人员深入了解各类一流课程的申报及建设要求。

开幕式后,会议分为6个分会场继续开展,分别由华南理工大学徐红云教授、深圳大学孙忠梅研究员、中山大学王竹立教授、华南理工大学陆芳教授、广州大学吴九占教授、华南师范大学赵艺教授等知名一流课程建设专家担任分会场主持及点评嘉宾。

来自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深圳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惠州学院、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韩山师范学院、广州城市理工学院等14所高校的24位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负责人及名师,围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新师范”等不同领域,分享各自在申报和建设一流课程建设过程中的典型做法、宝贵经验和创新应用。

本次会议的举办适逢广东省教育厅开展2023年度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遴选,会议内容丰富,国家级名师、一流课程负责人、教学管理部门负责人等倾囊相授,使广大教师更加明晰高校课程数字化转型的理念、内容、方法与路径,助力全省教师申报一流本科课程,得到广大参会教师好评。会议全方位展示了高校课程数字化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案例,将对促进数字化转型与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助推高校教学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报道链接:https://6nis.ycwb.com/app/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120138/52107458.html?isShare=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