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媒体报道华南师范大学启动教育人工智能微专业

2023-05-24 20:46:13

为强化师范院校“新师范”内涵建设,应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对高质量师范人才培养的挑战,5月20日,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微专业启动会举行。新华网、中国教育报、羊城晚报、广东教育头条、北京青年报等多家媒体对本次启动会进行报道。

2023年5月21日新华网:华南师范大学启动教育人工智能微专业

为推进“新师范”建设,应对新一代人工智能带来的教育挑战,5月20日,华南师范大学举办“教育人工智能”师范微专业启动会。

华南师范大学校长王恩科表示,华南师范大学坚持“学科水平上台阶、教师教育强特色”办学思路,通过抢抓人工智能给教育带来的机遇,成立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凸显了师范大学特色和人工智能赋能特征。学校将以“教育人工智能”微专业建设作为契机,创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运行机制,探索跨学科、跨领域的新型学习组织建设和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陈文海以《人工智能时代,师范大学何为》为题,为微专业学生讲授了开班第一课。陈文海表示,华南师范大学是全国首批获批人工智能专业建设资格的35所高校之一,也是全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单位。来自全校14个师范专业的50名学生入选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组织实施的微专业班级,微专业将探索跨学科、跨领域的师范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一流的复合型师范生创新人才。

与会师生代表纷纷表示,微专业建设是适应时代科技变革、丰富学生成长路径的重要举措。教育人工智能微专业“小而美”的课程组织方式和多样化的学习新机制,明方向、知痛点、强特色,能够精准打通高校师范教育和人才需求之间的“任督二脉”。

报道链接:https://my-h5news.app.xinhuanet.com/xhh-pc/article/?id=456002474299bd84c0d505e62dd7435c&timestamp=36017


2023年5月22日中国教育报:华南师范大学启动教育人工智能微专业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讯(记者 黄璐璐)为推进“新师范”建设,应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对高质量师范人才培养的挑战,5月20日,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微专业启动会举行。

华南师范大学校长王恩科在致辞中表示,学校抢抓人工智能给教育带来的发展机遇,成立全国首个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凸显师范大学特色和人工智能赋能特征。接下来,学校将以“教育人工智能”微专业建设作为契机,创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运行机制,探索跨学科、跨领域的学习型组织建设和师范人才培养模式。

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陈文海以《人工智能时代,师范大学何为——华南师范大学智能教育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为题,为微专业学生讲授了开班第一课。陈文海提到,华师是全国首批获批人工智能专业建设资格的35所高校之一,也是全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单位。教育人工智能微专业精心开展顶层设计,体现了“一创新、两并重、三协同、四融合”的特点。

据悉,来自全校14个师范专业的50名学生入选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组织实施的微专业班级,微专业将探索跨学科、跨领域的师范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一流的复合型师范生创新人才。

报道链接:http://newapp.jyb.cn/app_pub/zixun/jijiao/xxh/202305/t20230522_96384.html?docId=96384


2023年5月21日羊城晚报:生成式人工智能来袭,师范教育如何应变?华师开办教育人工智能微专业

为强化全省师范院校“新师范”内涵建设,应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对高质量师范人才培养的挑战,5月20日,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微专业启动会在华师石牌校园智慧课室举行。华师校长王恩科、副校长陈文海、校内相关职能部门和教学科研单位负责人及特聘导师、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希沃)副总裁黄逸涛出席。启动会由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胡小勇主持。

据悉,“教育人工智能”微专业积极响应贯彻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旨在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备良好的科技和人文素养、职业精神及社会责任感,掌握教育教学基础原理、人工智能基本理论及技术方法,能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创新思维解决课堂教学、教育研究和教育管理实际问题的复合型创新应用人才。

王恩科在致辞中表示,华师抢抓人工智能给教育带来的发展机遇,成立全国首个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凸显师范大学特色和人工智能赋能特征,以小切口引发大变化,以学科交叉催生新动能,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勇于创新、积极作为。此次研究院携手教务处精心论证和开启创办了面向在校全体师范生的全国首个师范微专业,同时也是全国首个同类同名的微专业。接下来,学校将以“教育人工智能”微专业建设作为契机,创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运行机制,探索跨学科、跨领域的学习型组织建设和师范人才培养模式,为加快推进华师“新师范”建设,构建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提供支撑。

跨学科导师代表、华师图书馆馆长赵淦森指出,第四次工业革命为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也为教育现代化带来更多的新方法和新路径。微专业的成立既是响应时代号召的必然举措,亦是推动个人发展、丰富学生职业成才的重要途径。

企业导师代表黄逸涛表示,教育人工智能微专业“小而美”的培养方式,能够精准打通师范生专业培养和智能教育企业用人需求之间的“任督二脉”。

陈文海以《人工智能时代,师范大学何为——华南师范大学智能教育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为题,为微专业学生讲授了开班第一课。陈文海提到,华师是全国首批获批人工智能专业建设资格的35所高校之一,也是全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单位。近年来,华师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都纷纷关注教育中人工智能应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特别是学校设立了全国首个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以来,显现出“小切口引发大变化,学科交叉带来新动能”、服务国家、地方和学校战略需求的新气象。教育人工智能微专业精心开展顶层设计,体现了“一创新、两并重、三协同、四融合”的特点。

未来已来,面对ChatGPT时代,教育如何拥抱智能科技,面向未来?据介绍,教育人工智能微专业给出的“华师行动方案”,对加快师范本科专业现代化升级,实现师范大学人才培养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将以全国首个“教育人工智能”微专业建设为抓手,探索跨学科、跨领域的师范人才培养模式,为新师范人才育新人、赋新能。

报道链接:https://6nis.ycwb.com/app/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200668/51960371.html?isView=true


2023年5月21日广东教育头条:用AI技术解决课堂问题,华师开办“教育人工智能”微专业

5月20日,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微专业启动会举行,标志着华师创办的首个微专业正式开班。该微专业旨在培养能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思维解决课堂教学、教育研究和教育管理实际问题的复合型创新应用人才,首期共招收来自14个师范专业的50名师范生。

当今社会日益呈现出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的特征,培养具备多种学科素养和专业技能的人才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在这一背景下,微专业以其微型化和灵活性等特点,受到不少高校青睐。

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是全球教育发展的热点。“学校抢抓人工智能给教育带来的发展机遇,成立全国首个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并创办了面向师范生的全校首个微专业‘教育人工智能’,凸显师范大学特色和人工智能赋能特征。”华师校长王恩科说。

华师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胡小勇介绍,“教育人工智能”微专业修读年限为1年,课程由基础课、核心课、专业实践、综合考评构成,涵盖教育人工智能热点与前沿问题、人工智能技术基础、教育设计思维与跨学科学习等6门课程。

微专业还注重实践教学,通过校内基地实训、校外基地实习等方式,达到理论与实践并重,产学研用相融合,培养学生的教育人工智能复合应用能力。

王恩科介绍,接下来,学校将以“教育人工智能”微专业建设为契机,创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运行机制,探索跨学科、跨领域的新型学习组织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进一步推进华师“新师范”建设。

报道链接: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5/21/c7706963.html?from=weChatMessage&colID=3829&appversion=10000&firstColID=3829&enterColumnId=2147483647


2023年5月21日北京青年报:生成式人工智能来袭,师范教育如何应变?——华南师范大学开办教育人工智能微专业

为强化师范院校“新师范”内涵建设,应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对高质量师范人才培养的挑战,5月20日,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微专业启动会举行。华南师范大学校长王恩科、副校长陈文海、校内相关职能部门和教学科研单位负责人及特聘导师、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希沃)副总裁黄逸涛应邀出席。启动会由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胡小勇主持。

据悉,“教育人工智能”微专业积极响应贯彻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旨在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备良好的科技和人文素养、职业精神及社会责任感,掌握教育教学基础原理、人工智能基本理论及技术方法,能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创新思维解决课堂教学、教育研究和教育管理实际问题的复合型创新应用人才。

华南师范大学校长王恩科在致辞中表示,华南师大抢抓人工智能给教育带来的发展机遇,成立全国首个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凸显师范大学特色和人工智能赋能特征,以小切口引发大变化,以学科交叉催生新动能,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勇于创新、积极作为。此次研究院携手教务处精心论证和开启创办了面向在校全体师范生的全国首个师范微专业,同时也是全国首个同类同名的微专业。接下来,学校将以“教育人工智能”微专业建设作为契机,创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运行机制,探索跨学科、跨领域的学习型组织建设和师范人才培养模式,为加快推进华南师大“新师范”建设,构建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提供支撑。

跨学科导师代表、华师图书馆馆长赵淦森指出,微专业的成立既是响应时代号召的必然举措,亦是推动个人发展、丰富学生职业成材的重要途径。企业导师代表黄逸涛表示,教育人工智能微专业“小而美”的培养方式,明方向、知痛点,能够精准打通师范生专业培养和智能教育企业用人需求之间的“任督二脉”。学生代表何雨轩认为作为新时代的师范生,只有不断升级智能教育素养,才能胜任智能时代的教师职业挑战。学生代表刘桂娟阐述了自己报名修读“教育人工智能”微专业的初心和学习规划,表示将牢记师范生使命,不负韶华,修学储能、不懈努力。

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陈文海以《人工智能时代,师范大学何为?——华南师范大学智能教育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为题,为微专业学生讲授了开班第一课。陈文海提到,华南师范大学是全国首批获批人工智能专业建设资格的35所高校之一,也是全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单位。近年来,华南师大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都纷纷关注教育中人工智能应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特别是学校设立了全国首个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以来,在首任院长王恩科校长带领下,研究院各项工作成效卓著,显现出“小切口引发大变化,学科交叉带来新动能”、服务国家、地方和学校战略需求的新气象。教育人工智能微专业精心开展顶层设计,体现了“一创新、两并重、三协同、四融合”的特点,鼓励同学们要珍惜机会,学习向上。在学习过程中,全体微专业学生聚精会神、热情高涨,纷纷表示收获良多、充满期待。

据悉,华南师范大学将以全国首个“教育人工智能”微专业建设为抓手,探索跨学科、跨领域的师范人才培养模式,为新师范人才育新人、赋新能。

报道链接:https://app.bjtitle.com/8816/newshow.php?newsid=6349931&src=stream&typeid=20&did=99d666c45c094f90b657967328d5202a&ff=fz&uid=269904&show=0&fSize=M&ver=3.0.4&mood=wx

作者/通讯员:王伍 | 来源:新闻中心 | 编辑:卢嘉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