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时讯 /2022-12-13 10:46
第九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研讨会暨第四届港澳青少年教育与发展高端论坛成功举办
来源:教育科学学院|作者:马早明|编辑:杨柳青
3522

12月4日,第九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研讨会暨第四届港澳青少年教育与发展高端论坛在线上成功举办。

本次会议由华南师范大学港澳青少年教育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教育教材中心、华南师范大学港澳教材研究中心、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主办,北京语言大学中国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研究中心、广州大学国家语言服务与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两岸语言应用与叙事文化研究中心、华南师范大学“儿童青少年阅读与发展”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协办,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研究中心、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比较教育专业委员会作为支持单位。来自中国内地及港澳台地区高校、科研院所、教材出版机构及中小学学科专家等近1000名学者以线上的方式参加了本届论坛。

华南师范大学社科处处长张宏宝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杨中民、教育部教材局一级巡视员申继亮、教育部港澳台办公室副主任舒刚波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杨中民指出,本次论坛以港澳教育及教材语言为主题,对于全面加强教育教材语言建设、促进港澳青少年教育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申继亮表示,教材工作需落实转轨、转化、转型,逐步深化国家审定制,重视学生的学习逻辑,推进教材形态由纸质平面向立体化、多元化发展。舒刚波在致辞中对港澳教材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要关注爱国主义教育在港澳教材中的融入;二是要发挥港澳教材与国际接轨的优势;三是通过研究推动港澳教材减少偏颇有害之处;四是重点深入研究语文、历史等学科的教材。

广东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华南师范大学港澳青少年教育研究中心、港澳教材研究中心主任马早明教授主持了以“中小学语文知识体系研究”为议题的第一场专题演讲。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中国教育学会中国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原理事长顾之川老师指出,语文知识教学不能局限于语言知识,还要关注文学知识、文化知识、阅读知识等。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教育教材中心主任苏新春教授表示,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与人文性长期并立及纠葛,而“语文素养”观的提出正是“工具论”与“人文论”的融合。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朱于国老师认为,当前基础教育语文课程知识存在去系统化的倾向、实用思维盛行、片面强调知识的实践建构等的突出问题。中国逻辑学会逻辑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吴格明教授指出,语文课程知识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主体,语文课程建设需要的是成体系的语文知识。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教育教材中心副主任杜晶晶教授表示,教育教材必须是优质语言资源,其作为教学内容、教学媒介所具有的双重属性也要求在内容与形式上应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第一场专题演讲的与谈人华东师范大学高德胜教授总结了以上讲者的发言,指出可以跳出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二元思维框架对语文教学进行省思。

厦门大学苏新春教授主持了以“新课程标准下教学语言与教材应用”为主题的第二场专题演讲。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委员石鸥教授、原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韦志榕老师、全国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执行主编高德胜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院副院长陈友芳教授以“有效教学反思——基于教科书研究的一点思考”“对教科书语言特征的思考”“教材插图的叙事功能研究——以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年段教材为例”“寻找教材的新价值——回应教材编写与使用的时代之问”为题,对教科书的永恒追求、教科书的语言特征、教科书插图的叙事功能、教材的新价值进行了讨论。第二场专题演讲的与谈人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顾之川老师高度评价了各位讲者的发言,指出当前教材编写的共同价值追求为立德树人。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施雨丹教授主持了以“香港课程改革与教材应用”为议题的第三场专题演讲。

香港教育大学课程与教学学系主任霍秉坤教授、香港教育大学课程与教学学系哲学博士研究生王家欣指出,在可见的未来,香港维持课本编审机制,仍是较为切实可行的措施。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港澳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盛兵教授表示,香港历史教材更为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偏于历史事件展示与思考。香港创知中学校长黄晶榕博士分析了香港初中《生活与社会科》的课程变革,认为从学习内容来看公民、经济与社会科仍有很多地方需要及时补充。第三场专题演讲的与谈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陈霜叶教授从国家视角重新审视了香港课程与教材的教师/专业机制、出版商/市场机制、政府/行政机制。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施雨丹教授主持了以“澳门课程改革与教材应用”为议题的第四场专题演讲。

澳门城市大学郭晓明特聘教授、澳门圣诺瑟大学教育学院葛赟院长、澳门圣若瑟大学黄逸恒博士、澳门中华教育会理事长郑洪光校长以“吸收与转化——澳门回归以来的中文课程与教材发展”“澳门课程改革与发展:政策与实务”“中国内地教材在澳门基础教育中的使用”为题,分析了澳门中文课程的发展情况、澳门学校课程政策发展历史沿革、新课框下澳门校本课程发展、内地教材在澳门基础教育学校中的使用情况。基于以上四位讲者的发言,第四场专题演讲的与谈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陈霜叶教授表示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可以进行合作创新,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学习资源。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卓泽林教授主持了以“台湾课程改革与教材应用”为议题的第五场专题演讲。

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编审、《课程.教材.教法》编辑部穆建亚副主任以“新课标背景下教材编写的目标定位与价值导向”为题做了专题演讲。台湾佛光大学谢大宁教授从横向的角度分析了中学社会科课纲变迁与台湾整体的社会认同之间的关系,认为社会科课纲通过同心圆史观的新叙事结构、“台湾命运共同体”的语言建构影响了台湾新一代的认同。台湾政治大学杨雁斐博士从台湾地区教科书制度沿革、教材审查组织流程、教科书的选用与采购等方面分析了台湾地区教科书的市场化发展。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施雨丹教授以“我国台湾地区初中社会科教科书的国家认同研究”为题,指出在政治认同方面台湾初中社会科教科书“去中国化”最为显著。第五场专题演讲的与谈人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两岸关系研究所所长张宝蓉教授指出,在台湾研究中应兼顾纵向和横向的视角,既需关注历时性的变化也需关注台湾和内地的比较研究。

12月4日下午,在广州体育学院许慧妍博士、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孙园园教授、喀什大学宋玉华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陈晓菲研究员的主持下围绕“港澳教育与课程实施”“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制与分析”“学科课程的教材解析与教学设计”“特色课程与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施”举行了四场分论坛。

论坛闭幕式上,华南师范大学港澳青少年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马早明教授对第九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研讨会暨第四届港澳青少年教育与发展高端论坛进行了总结。马早明教授对与会嘉宾代表表示诚挚的谢意,指出本届论坛是教育学与语言学跨界合作举办的学术盛宴,围绕着课程教材、教材语言等议题进行观点交流和思想碰撞,汇聚内地及港澳台的高校学者、出版社编审、一线的校长和教师于一堂,立足教育实践,紧跟学术前沿,本次论坛举办成功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