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光子学研究院殷实副研究员课题组在JACS发表气溶胶表面化学反应机制研究重要进展

2022-09-20 08:23:30
科学研究

近日,我校生物光子学研究院殷实副研究员团队与山东大学杜林教授团队、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葛茂发研究员团队合作,在大气气溶胶表面生成有机硫酸盐非均相化学反应机制的理论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以“OH基团在液相气溶胶表面的方向导致有机硫酸盐生成(OH Group Orientation Leads to Organosulfate Formation at the Liquid Aerosol Surface)”为题,于2022年9月7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化学学会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杂志。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2c05807。

大气气溶胶对地球辐射平衡、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健康有重要的影响。有机硫酸盐已被确定为大气气溶胶中含量最丰富的一类有机硫化合物,约占 PM10中有机物质量分数的5 - 30%,同时也是外场观测研究中常用的二次有机气溶胶 (SOA) 标记化合物。有机硫酸盐的生成与转化是大气SOA形成的关键过程之一,但由于气溶胶表界面的复杂性和研究过程中关键实验技术的限制,有机硫酸盐生成的分子水平化学机制,尤其是在气溶胶表界面上的机制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因此,揭示有机硫酸盐形成的潜在机制,对有效评估SOA生成对区域特别是污染地区的环境和健康效应以及对大气环境的科学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殷实副研究员团队将量子化学计算和Born-Oppenheimer 分子动力学模拟相结合,研究了大气典型羟基酸与重要气态污染物SO3在液相气溶胶表界面的反应,发现此反应是有机硫酸盐在气溶胶表面生成的重要路径之一。同时发现在空气-水界面处羟基酸的OH基团取向对有机硫酸盐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指向气相的OH基团明显有利于其形成。并进一步提出海洋大气边界层和污染地区有机硫酸盐SOA形成的新机制,为我国复合大气污染条件下SOA形成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理论指导。

该研究成果是殷实副研究员课题组今年在颗粒物形成与反应机制方面(Chemosphere, 2022, 308, 136109; Atmos. Environ., 2022, 268, 118817)系列工作的进展之一。我校硕士研究生谭神冬为论文的第一作者,通讯作者是殷实副研究员、杜林教授和葛茂发研究员,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作者/通讯员:金鹰 | 来源:生物光子学研究院 | 编辑:余思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