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配合第一期广州科普开放日活动落实落细,向公众传递地球生命共同体理念,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华南师范大学生物标本馆于5月28至29日开展科学普及惠民活动,为“科普零距离,你我共精彩”广州科普开放日赋能添彩。
本次系列活动分为《您身边的昆虫》、《大自然艺术家》以及《共“童”守护穿山甲》三个主题,主要采用科普讲座、参观标本馆、实践活动以及知识竞答等方式进行,寓教于乐、寓学于趣。
5月28日上午的广州市科普游自由行活动中,生命科学学院肖智副教授用浅显易懂、诙谐幽默的语言,辅以图片视频,介绍自然环境中常见的昆虫及其拟态现象,并解释昆虫的行为特点,与台下市民积极互动,提出“为什么只有雌蚊子才会吸血?”“蜜蜂是怎么样携带花粉?”等问题,令在座的市民沉醉在昆虫世界中,引导同学亲近自然、认知自然、热爱自然。
当天下午,标本馆科普基地讲解员张天颐介绍植物草木染技术。草木染是一种用植物部分结构以温水浸渍后提取染液并印染布料的古老染色方法。由于苏木,栀子果实,马蓝这三种植物染料能提供三原色,因此曾被广泛应用于布匹染色,而植物敲拓染则是草木染的入门方法。张天颐带领同学们将颜色饱满、富含水分的植物用胶带粘在布料上并用橡皮锤反复捶打,使植物的汁液浸染布料,完成独一无二的植物敲印染作品,以动手实践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以此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月29号的科普课堂中,生命科学学院张富华副研究员从穿山甲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种群现状以及保护措施方面入手,呼吁大家科学认识穿山甲,共同守护“南国精灵”,保护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同时,设置“穿山甲拼图”、“穿山甲连连看”、“穿山甲食物”以及“穿山甲知识问答”等环节进行科普互动,强化知识学习,为同学们传达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以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在三个主题活动中,讲解员们均带领着小朋友们一起参观了生物标本馆。在这里,解说员逐一详细介绍了标本馆中各类动物的基本特征与生活习性,小朋友们不仅了解了标本的制作方法,也进一步体会到了生物的多样性和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据悉,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标本馆自成立以来共接待参观人员约4万人,获批“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 “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广州市科学技术普及基地”。近日,更是斩获2022年“广州市最受欢迎科普游科普资源单位”。拥有珍稀陆生动物标本展示区、动物主要类群标本展示区、植物腊叶标本展示区及动植物室内标本室、多功能会议厅和科学小实验体验室等,同时开放鱼类养殖与加工基地、花卉培育基地等科研场所给参加科普活动的市民参观。已收藏各类标本24.5万份,包括植物标本4.5万份,动物标本20万份,其中鱼类标本室共收藏鱼类标本约15万号,形成了以华南地区淡水鱼类标本为主要收藏的特色标本库。为大中小学生、广州市民等人群进行科普服务,不断完善科普基础设施,提高科普服务能力。
科技是“国之利器”,创新是“国之大计”。未来,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标本馆将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的重要论述,推动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以特色活动凸显教师专业素养、以实际行动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为学院师范生搭建成长成才的展示平台,为我校建设成为教师教育优势突出的创新型高水平大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