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时讯 /2022-3-25 14:48
华南师大马来西亚教学点《中国概况》云端授课顺利完成
来源:研究生院|作者:崔团结|摄影:研究生院|编辑:杨柳青
4067

近日,我校研究生院为马来西亚(简称大马)槟城教学点首批研究生开设的《中国概况》课程顺利开展,收效良好,在师生中引起热议。受疫情影响,为期4天的课程由9位教师先后通过线上形式进行讲授。

根据国家三部委明文规定,《中国概况》这门课程是留学研究生的两门公共必修课之一,研究生院高度重视。研究生院副院长安宁精心组织策划本门课程,邀请相关领域教学名师,组成教学团队。团队成员有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安宁研究员、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理科组总决赛二等奖获得者——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许桂清副教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特邀嘉宾——文学院马茂军教授、中国先秦史学会常务理事——历史文化学院张淑一教授、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音乐学院丁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术学院谢少威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胡国胜教授、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永刚教授,以及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国家人事部“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家级非遗“岭南陈氏针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秀华教授。

安宁老师和助教赵浪做了《中国地理》、《中国教育》、《中国经济》以及《中国习俗》的专题授课。用大量的微视频生动地介绍了中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以及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生态文明建设。阐述了中国教育的教育历史、教育现状、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和国际教育五个方面的内容。从各种经济数据动态榜单看中国的宏观经济,从网红经济和互联网经济的案例看中国的微观经济。分享了双奥之城--北京、中国高考、中国体育与健身等主题内容。

许桂清老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做了《中国古代和现代科技——从四大发明到2022冬奥会》的专题授课。他讲述了史前、秦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中国科技发展,解读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以及现代的四大发明(高铁、共享单车、网购、移动支付)。从航天技术初步发展谈到王亚平在太空授课,最后以2022年中国冬奥会中应用的高科技为引,演示了如何将科技知识运用到中学物理教育领域。

马茂军老师做了《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的专题授课。他用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图片,向大家阐述着历史文化的进程。李清照的“愁”、赵祯的“仁”、唐宋八大家的“才”,以时代杰出人物为代表突出的传统文化让人百听不厌。最后以深刻的道家思想作为结尾,更是让“中国传统文化”这一主题,升华至更高深的境界。

陈秀华老师做了《中医药文化、中医治疗与经络养生》的专题授课。她用4个多小时的时间,向同学们普及了中医的发展源流、中医理论、中医四诊、中药、针灸、拔罐、推拿、药膳饮茶、中医治未病的内涵意义、经络养生、体质辨识与传统干预等方面知识。

张淑一老师做了《中国历史》的专题授课,她讲述了巫山人、元谋人、北京人、仰韶文化半坡遗址、黄帝炎帝和尧舜禹的传说等。根据朝代发展的脉络,介绍了从夏朝到清朝期间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分享了不同朝代的代表性人物和重大事件。

丁义老师做了《中国民歌》的专题授课。他生动地讲解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分类、发展和分布,并声情并茂地进行了演绎。从由古至今的时间维度、由东北到西南的地域维度,以及民歌的六大要素(声、字、味、形、神、情)维度,当场演唱了三十几首代表性的民歌,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谢少威老师以及助教鲍守华和曾剑超做了《中国传统书法/篆刻/绘画》的专题授课。他们讲述了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篆刻及代表人物,并以中国传统十大名画为例,讲解画面生动内容的同时,加深对绘画材料工具(笔墨纸砚)以及审美观(线条、色彩、空间、造型)的认识。

胡国胜老师做了《中国外交》和《中国疫情防控》的专题授课。他分享了,从中国的疫情防控看治国理政,从中国的两会看中国政治,从北京冬奥会看中国外交。本次冬奥会,习近平主席主场外交的重要讲话精神是中国外交理念的一次诠释,彰显了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下的中国担当。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张永刚老师做了《从“五个一”看中国脱贫攻坚》的专题授课。主要内容包括“五个一”,即一个奇迹:脱贫攻坚的成绩;一段历史:脱贫攻坚的历程;一个理论:脱贫攻坚的体系方法;一种精神:脱贫攻坚精神;一个起点:脱贫攻坚在路上。

我校研究生院曾组织教师团队为校内留学生讲授《中国概况》全英课程,后期又进行了课程录制。本次课程开展时间正处于举世瞩目的冬奥会举办和两会召开期间,把冬奥会相关知识和两会知识融入课程内容,所在领域的9位知名教师和3位助教对17个模块和11个专题进行了讲解,向留学生们展示了中国之美、中国故事、中国智慧、中国文化、中国力量等,使他们更进一步地了解中国和热爱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