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时讯 /2021-4-26 14:37
我校课程思政研究中心专家顾问“组团”到学院推广一流课程的建设
来源:教务处|作者:|摄影:美术学院供图 历史文化学院供图 地理科学学院供图 城市文化学院供图 法学院供图 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供图 国际商学院供图 旅游管理学院供图 马克思主义学院供图 文学院供图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供图|编辑:杨柳青
2419

为全面提升我校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水平,夯实教学“新基建”,近日,由学校课程思政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部署、教务处牵头,组织18位课程专家顾问分批到11个教学单位进行一流课程建设的推广。中心办公室主任、教务处副处长莫逊男,教务处教研科彭惠芳老师随同专家下到各教学单位交流工作。

本次课程推广活动主题为“建设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一流课程体系”,将一流课程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高度统一,实现“立德树人”的课程育人功能,强调“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两性一度的建课要求。

参与本次活动的教学单位包括了三个校区共11个学院:文学院、法学院、旅游管理学院、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美术学院、地理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国际商学院、城市文化学院。18名组团下学院的课程专家来自我校各人才培养单位的教学名师以及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负责人,他们都有着丰富的建课经验和成果。

课程专家顾问建课成果一览表

姓名

单位

一流课程

谢幼如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线上课程《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

线上课程《智慧课堂教学》

线上课程《电子书包教学应用》

线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潘家辉

软件学院

线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软件构造》

郭程轩

地理科学学院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湾区地理生态》

杨湘波

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

线上课程《电动力学》

刘学兰

心理学院

线上课程《心理学》

冯伟贞

数学科学学院

线上课程《数学教学论》

曾文婕

教育科学学院

线上课程《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

王朝霞

音乐学院

线上课程《中小学音乐教学设计与案例评析》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

汪朝阳

化学学院

线下课程《有机化学》

吴先球

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

线下课程《近代物理实验》

贾丽虹

经济与管理学院

线下课程《政治经济学》

张松

生命科学学院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微生物学》

穆肃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

赵艺

教务处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逻辑学》

柴少明

国际商学院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知识建构与协同创新》

彭长连

生命科学学院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光合作用光能的吸收、转化及不同类型植物的光合测定与应用的虚拟仿真》

张永刚

马克思主义学院

社会实践课程《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

张立国

环境学院

社会实践课程《低碳生活实践》

本次推广活动采用了不同类型课程的专家“组团”下学院的方式,结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21】13号),课程专家们围绕“课程思政改革”、“两性一度建课要求”、“一流课程评审体系”、“教学设计与创新”等内容,结合个人的建课经历和经验,向参会的老师们做了汇报并进行了互动交流。

各教学单位在会后发来致谢短信:“下午的交流会开得很成功,超额完成任务,参会的老师们也很积极,跟两位老师开展了热烈的讨论,一直到快六点才结束。”“今天下午的交流活动非常好,让老师们开了眼界,原来差距这么大。感谢两位专家辛苦且无私奉献资料,给我们分享。”“圆满结束,感谢教务处的支持,干货满满。”

4月1日全国高教处长会议上,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做了《夯实教学“新基建”,托起培养高质量》的讲话,其中提到教学“新基建”的第二个层面就是“课程”。吴岩指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教学改革改到深处是课程:课程是教育最微观问题,但解决的是教育最根本问题;课程是中国大学带有普遍性的短板、瓶颈、关键问题;课程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理念的“最后一公里”;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成效”根本标准的具体化、操作化。

此次一流课程建设的推广是我校课程思政研究中心的年度重要工作之一,也为接下来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做好准备,对加快学校一流课程内涵建设、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