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江南文化·岭南文化”论坛在我校举行

“对话·互鉴·展望:地域文化的当代价值与实践传承”

2019-12-17 09:51:13

12月13日,首届“江南文化·岭南文化”论坛在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举办,本次会议由上海市社科联、广州市社科联、华南师范大学共同举办,华南师范大学岭南文化研究中心承办。

会议以“对话·互鉴·展望:地域文化的当代价值与实践传承”为主题,旨在挖掘和利用江南文化和岭南文化的固有优势,推动文化间的交融互鉴,发挥江南文化与岭南文化中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激发起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建设新时代文化自信精神,助推长三角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海市社科联、广州市社科联、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广东金融学院等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6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讨论。


推动文化交融互鉴

会议开幕式由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科联党组书记曾伟玉主席主持,广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咏虹、华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朱孔军、上海市社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任小文分别致辞。

徐咏虹表示,江南文化和岭南文化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地文化自古就保持着频繁的对话与交流,这为今天推动两大文化深入对话,探讨更具创新性的发展路径提供了广阔空间。沪粤两地知名文化学者齐聚一堂,探讨在新时代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文化学术盛事,也是一个增强文化自信非常紧迫的时代命题。面向未来,广州将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赋予的“培育提升文化中心功能,建设岭南文化中心和对外文化交流门户”的任务要求,大力推进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八大工程,全力打响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创新文化四大文化品牌,积极推动共建人文湾区,让岭南文化在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焕发新的魅力。

朱孔军表示,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江南文化和岭南文化是手足兄弟,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交互影响。两地文化既有开放性和进取性的共同特点,也因历史地理差异、经济发展方式和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各具特色。探讨两地文化的产生、发展、演变及其特点,挖掘和利用两地文化优势,推动文化间的交融互鉴和传承创新,将对坚定文化自信,继承和发展文明,弘扬和繁荣文化,助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产生深远而重要的影响。他期待本次盛会能推动江南文化与岭南文化的合作与交流更加密切,为我校学科建设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特别是岭南文化研究工作提供动力。

任小文表示,江南文化与岭南文化都是璀璨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区域文化的代表。江南文化是长三角区域共同的文化资源和精神家园,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文化基础。岭南文化是粤港澳地区共同创造的,是粤港澳大湾区合作融会的文化支撑。江南文化、岭南文化不仅在历史上参与造就了古代江南地区、岭南地区的繁荣,还将在更深层次上引领和推动新时代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新发展。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江南文化与岭南文化的重要价值更加凸显。他期待本次论坛搭建好江南文化与岭南文化对话、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岭南文化研究中心”揭牌

开幕式举行了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岭南文化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并由广州市社科联副主席郭德焱发布了岭南文化重点研究项目招标公告,这将为岭南文化在新时代的持续建设与蓬勃发展提供有效助力。研究项目共有十项,分别是:岭南学术传统与当代学术话语建构研究;岭南文化与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融合研究;岭南人文传统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岭南商贸与现代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研究;岭南华侨与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研究;岭南民俗传承与当代价值研究;当代岭南文化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研究;广州建设岭南文化中心研究;岭南文化与广东改革开放成就研究;岭南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比较研究。每项课题资助经费10万元,优秀研究成果将另行资助出版。全国社科专家可通过广州市社科联官网进行申报,申报时间从2019年12月16日开始,到2020年1月15日截止。

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院长、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左鹏军教授在会后接受了媒体采访,介绍了岭南文化研究中心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计划。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于2005年9月批准成立,聚焦四个研究领域:岭南文学与艺术、岭南思想与宗教、岭南方言与民俗以及岭南理论与实践。14年来,研究中心收获了饱满的“岭南成果”:坚持编辑岭南学学术集刊、年刊共七期,出版《岭南学丛书》2辑共10本,出版《岭南文化丛书》。此外,研究中心还资助相关专业的老师完成书籍的出版工作,多次举办岭南文化研讨会,形成、凝聚一批专业团队。其中部分成果在本次论坛上发表。

据左鹏军介绍,岭南文化研究中心是全省唯一综合性的研究中心,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因此研究人员需要扎实基础,拥有更开阔的现代研究视野,更前沿的学术观念,才能推动岭南文化研究事业的发展,并在年轻一代中得到传承。岭南文化研究中心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在目前已取得的成果上继续深入,做好基础性工作,对活态文化进行创新性研究,并在年轻人中推动岭南文化的普及性工作。


专家学者共论江南文化与岭南文化

会议主旨演讲环节,共有7位专家演讲。

中山大学中文系的黄天骥教授发表了演讲“我对岭南文化特征的理解”。他认为广州的文化特点可用四个字来说明,即包容、交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广州文化对广州人性格的影响在于“生猛”和“淡定”。据黄天骥教授介绍,广州市的别称“羊城”、粤语仍保留的九个声调等是岭南人包容、吸纳中原文化的表征。而广州人“生猛”的个性体现在岭南的舞狮文化。他还指出,从广州的饮食文化也能一窥岭南文化的包容性。

上海市社联主席王战教授在主旨演讲议程中分享了“江南文化和泛江南文化”为主题的演讲。他认为,在近代中国,第三个文化高地就是江南文化。他从地理环境的视角分析,并得出结论:江南经济的本质是“水经济”。这可以从长江的航运、大运河的航运,太湖流域的水系,以及后来以上海为中心的海运去看待和考量。王战对“泛江南”概念进行阐述,并从六个方面对泛江南与江南之间的文化互动展开叙述。他认为江南和岭南的合作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文化支撑。

广东省作协主席、暨南大学原党委书记蒋述卓教授发表演讲“发挥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在他看来,岭南文化总体上是以中原文化为尺规,以江南文化为先导的一种文化。在与江南文化的比较中,广州如何发挥自身创新的特点进而引领大湾区建设,是需要思考的问题。他以粤菜、民间音乐团体为例证,认为广州应以“时尚创新”推动岭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他还提到应把“文化+”“创意+”作为发展战略,发挥广州在大湾区产业协作中的核心引擎作用。广州还应构建国际传播的体系,创新人文交流的格局。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葛剑雄教授演讲的主题是“中华文明中的江南文化”。 葛剑雄教授以两南文化的共同点,带领听众进入他的演讲语境:两地曾是落后地区,由南迁移民带来中原文化,进而变得先进;在清代以来,两地都比较开放。但是,两地的发展随后有了差异。最后,他指出从文明形态上,两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它们的发展大大地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和它的外延。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陶东风教授带来了题为“在什么意义上我们来谈论城市文化的本土性/地方性”的演讲。他首先以广州小洲村和苏州平江路为引,进行了以下阐发:在国内、国外文化交流加速的全球化时代,应该如何谈论本土性和地方性。陶东风从国际与国内两种比较语境中探讨了这个议题。他指出,要在变化、发展当中来谈论本土性和地方性,其次要在混合、交叉的意义上来探讨。新旧文化保护和开发并存,是当前中国城市化过程中本土性和地方性普遍的存在方式,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才能建构正确的城市发展框架。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教授以“长三角与大湾区:文化引领高质量发展”为题作大会演讲。他解答了为什么文化规划在长三角和大湾区变得越来越重要的问题,而文化能够引领高质量发展正是原因。随后他和与会者分享了在探索江南文化引领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三点体会:第一,要重新认识江南文化经世致用的价值。第二,建议从明清时代江南城市群里找寻如今城市群规划建设的依据。第三,他认为江南文化代表了中国区域文化中审美和艺术上的最高水准。而这与十九大提出的“满足人民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相吻合。

左鹏军教授在最后进行了题为“岭南的江南与江南的岭南”的演讲。左鹏军关注江南和岭南的共同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变化、多方面的价值和文化史的贡献。在他看来,江南是中国文化的思想典范,是岭南的文化理想。在历史演变进程中,江南与岭南日益联系紧密,成为中华山水文化、文人文化的精神象征,成为中国社会深刻变革的重要标志和引领的方向。另一方面,岭南是江南文化的延续和地域化展现。江南文化与岭南文化互相激发、转换生成的南方文化,是中华文化整体格局当中最具有未来性、融通性的因素。他谈到,谈论岭南和江南,实际上是在谈论中国南方文化和北方文化的关系,是在关注中华文化的近代变革及其对外文化发生的种种关联。“这个话题既指向既往的历史,也指向变革发展当中的当下,更指向可以期待的未来。所以它应当不仅仅属于江南和岭南,应当属于整个中华文化,而且可能也具有了一定的世界文化的意义。”左鹏军讲道。

7位学者从历史与现实,从宏观与微观、从多重角度、多学科的融合,深入地探讨了江南文化和岭南文化的当代价值、传承和创新。他们的思想给与会者们启发与力量。

除大会主旨发言外,本次论坛还设有两个分论坛:第一分会场主题为“江南文化与岭南文化的交融互鉴”;第二分会场主题为“江南文化与岭南文化的传承创新”。各专家学者及青年骨干围绕江南文化和岭南文化的特征、对话及发展等诸多议题展开讨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戴鞍钢教授、左鹏军教授分别主持分论坛并组织评议。

大会闭幕式由任小文主持,戴鞍钢教授、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金龙教授作大会演讲。曾伟玉同志在闭幕式总结发言时表示,以本次论坛为新起点,围绕深化岭南文化研究,下一步将聚焦三方面工作:一是围绕“岭南学术传统与当代学术话语建构研究”“岭南文化与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融合研究”等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邀请知名专家组建一流团队,深入开展岭南文化传承发展重大课题研究和重要文献整理,推出一批有分量、有价值、有影响的成果。二是培养建设岭南文化研究与传承人才队伍,联合广州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建设岭南文化研究中心和专家库,建立健全岭南文化研究的学术梯队,推动岭南文化重点研究项目、广州大典研究项目等向中青年学者倾斜,不断厚植岭南文化学术可持续发展的“强大生力军”。三是继续联合上海市社科联办好“江南文化与岭南文化论坛”,集聚海内外岭南文化研究力量,深度挖掘广州作为岭南文化中心地和粤文化枢纽的历史文化资源,不断提升岭南文化、广府文化的国内外影响力。


摄影:李宁  阮文琛

制图:丁一夫

作者/通讯员:周濯缨 蒋明恩 李施颖 胡玛尔 王怡阁 | 来源:新闻中心、社科处、岭南文化研究中心 | 编辑:杨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