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院长刘惠坚教授率员工来到我校,接收公共管理学院已故退休教授余少波藏书两千多册。
2018年4月,余少波老教授因病不幸去世,留下珍贵藏书三千五百余册。在其夫人、经济与管理学院退休教授齐咏冬老师的奔走联络下,将其全部藏书捐献。2018年12月已向我校图书馆捐书近千册。
1935年,余少波出生于广东省普宁县。1955年从华南师范学院政治教育专业毕业,后攻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专业研究生,师从中国专家石盘教授和前苏联专家康·叶·莫洛佐夫教授,此后开始了长达四十多年的教育生涯。
1985年,余少波从北京师范大学调入华南师范大学工作,在华师任教十三年。曾担任哲学研究所所长、学校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生指导组组长,同时也是广东省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带头人,培养马哲专业及逻辑专业硕士研究生数十人,主讲《唯物辩证法史》、《马克思主义与科技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课程。
余少波酷爱读书,勤奋著述,他的个人学术专著相继出版,代表作有《社会生产力新论》、《人的哲学理论: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一种阐述》、《唯物辩证法新视野》等共计一百多万字。其中《人的哲学理论》一书写作历时十年,是与余少波退休后思考、研究的重要成果,2016年入选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与广东省省委宣传部“理论粤军”丛书。
丰富的研究成果离不开余少波丰厚的知识积累。据齐咏冬介绍,余少波自大学时代起就酷爱读书和藏书,尤其喜爱钻研哲学和社会科学的经典著作。现保存下来的书籍,大多数是中外哲学和社科的经典名著,其中很多已成绝版。他生前居所的十多个书柜、杂物柜、储物箱中,都摞满了沉甸甸的书籍。这些书很多书页已发黄,但每一册都干净平整,可见它们的主人对其的珍视与爱护。余少波的大部分书籍都记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有眉批、旁批、注释和评论,并拓有个人印章和日期,清晰重现了他在读书时的心理动态和研究心得。对此,连齐咏冬都表示惊讶:“原本只知道他是个书虫,没想到他这么刻苦用功。”
“原本齐咏冬教授想捐更多书给图书馆,但是经过馆藏匹配后,我们就只收了馆藏缺少的,共计近千册。”据图书馆曾星媛老师介绍,在华师,像余少波一样的老教授很多,他们在退休之后会把藏书捐给图书馆,“同一个学院的退休老师藏书结构差不多,所以有一两个赠送过之后,之后再赠送的大多有重复。”
在查看赠书的时候,曾星媛发现余少波的藏书质量很高,对图书馆库藏的补充十分有用,也会让许多在读学生受益。“在余教授的藏书中,有很多学术类书籍都是作者签名赠送给余教授的,有的是留作纪念,有的是请他指正,可以看出余教授在学术上的造诣很高。”曾星媛说道。
余少波的赠书是在今年寒假才送到图书馆的,要经过列写清单、馆藏查重和录入正式系统三个阶段才能被师生借阅,目前正在查重阶段。
这三千多册藏书,除捐赠给华师图书馆填补库存和齐咏冬自留了一些之外,其余全部捐赠给了全国唯一一所扶贫公益学校——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
余少波是一位非常受人尊敬的老教授,其学识宽广,学术基础扎实,并且十分重视人才培养。他对学生倾注的心血、感情和思想都在潜移默化中熏陶感染着学生,刘惠坚就是余少波回华师后的首届研究生。提起导师的教导,刘院长言语中充满了感激:“余老师教给我们的理论和方法论在我们毕业后的实践中都很受用,今天我们学院接受了齐老师的赠书,也是希望余老师的优秀思想能够得到传承。让一代代学子了解这样一位优秀的中国知识分子,学习余老师严谨治学的精神,同时能够让余老师的著作继续发挥作用,物尽其用。”
齐咏冬说,“我们两老在高校辛勤耕耘几十载,没有留下什么财富给子女,留下的只有这几千册的书籍。我们物质上是‘清贫’的,但精神上是‘富有’的。这批书籍大多是哲学和社科的经典名著,不少是绝版。我舍不得把它们当废品丢弃,就想到应当捐赠出去,回馈社会,传承精神财富,物尽其用。现在得到我校图书馆的大力支持,又得到碧桂园学院的接收,让我也为教育扶贫事业做出了贡献。我很感激,相信余老师的在天之灵也会欣慰。”
摄影:郑琨、李诗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