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刘鸣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言

2016-12-09 09:44:38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

昨天

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

等新闻媒体报道了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刘云山讲话,王岐山张高丽出席

此外,校长刘鸣作为五高校代表之一作了发言

 

新华社北京12月8日电(记者吴晶、胡浩)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作总结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岐山、张高丽出席会议。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党中央作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战略决策,就是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

 

 

习近平强调,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习近平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

 

 

习近平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使高校发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

 

 

习近平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习近平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珍惜韶华、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习近平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推出更多高水平教材,创新学术话语体系,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努力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习近平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习近平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党委要保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各级党委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领导和指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地党委书记和有关部门党组书记要多到高校走走,多同师生接触,多次去高校作报告,回答师生关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要加强同高校知识分子的联系,多关心、多交流、多鼓励,善交朋友、广交朋友、深交朋友,多听他们的意见,真听他们的意见。

 

 

习近平强调,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要做好在高校教师和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使每个师生党员都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

 

习近平指出,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兢兢业业、甘于奉献、奋发有为,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要拓展选拔视野,抓好教育培训,强化实践锻炼,健全激励机制,整体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队伍建设,保证这支队伍后继有人、源源不断。

 

 

刘云山在讲话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回答了事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针对性,是指导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对于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深入学习领会,自觉用讲话精神指导工作,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强起来。

 

刘云山说,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重在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抓好任务落实。要深刻认识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基本要求,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好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加强高校各类阵地建设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要强化问题导向,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在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短板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各级党委要负起把关定向、统筹指导、建强班子的责任,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党建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确保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组织、宣传、教育等部门要各负其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高校党委要履行好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转化为高校发展优势。

 

 

北京市、浙江省、陕西省、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负责同志在会上发言。

 

 

刘鸣校长以《抢占互联网新阵地  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为题,介绍了华南师大思政工作经验。

 

会后,刘鸣和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金龙教授,谈了各自学习习近平重要讲话的心得体会。

 

刘鸣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

 

刘鸣:上一次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召开是在2005年,时隔11年,党中央再次召开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我认为这次会议召开意义重大。本次会议由党中央主持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做了重要讲话,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明确思想政治工作要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精辟阐述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根本方向、目标任务和基本要求,深刻回答了事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具有很强的战略性、政治性、思想性和针对性。作为参会者,我亲耳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体会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视,我们将认真贯彻这次会议精神,牢记责任使命,更加深入扎实地做好我校的思想政治工作。 

 

陈金龙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

 

陈金龙: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阐明了高等教育发展对于民族复兴、思想政治工作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途径、方法,明确了教师和高校党委的责任、使命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实践性,是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南。

 

此外

今天各大新闻媒体

也关注华师思政工作

 

2016年12月8日《人民日报》09版: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新华网

 

2016年12月8日《南方日报 》头版:

《广东探索“互联网+思政教育”新路径》

 

2016年12月8日《 广州日报》头版:

《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广东高校在创新中让思政课入脑入心》

 

附:刘鸣校长发言稿(全文)

 

抢占互联网新阵地  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

 

华南师范大学针对学校地处广东、毗邻港澳的特点,充分发挥师范院校独特优势,积极抢占网络新阵地,按照“知行合一、自主发展、为人师表”的育人理念,探索出一条“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借助网络大数据,把握学生思想新动态

 

学校利用网络调查问卷、网络行为数据等技术手段,持续10余年对全校学生政治观点、思想动态、心理健康、学习状况、关注热点、生活需求等方面数据进行系统采集、动态观测与综合分析。依托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建立广东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数据库,与共青团广东省委共建“广东青年大数据与云计算实验室”,对广东147所高校近200万名大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状况进行追踪分析,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赵淦森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

 

打造校园云媒体,拓展思想政治工作新空间

 

学校发挥教育技术学国家重点学科优势,大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深入实施“互联网+创新人才培养”行动计划,构建集资源、教学、学习、实践于一体的思政课网络教育教学平台。精心打造华师新闻网、“晚安华师”、“紫荆青年”等高品质“校媒群”,引导培育优秀教师和学生骨干的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形成覆盖学生校园生活的“新媒网”。领衔实施“粤教云”广东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牵头组建广东高校新媒体联盟,搭建全省高校网络引领与思政教育云平台。开发迎新系统,组织辅导员和学生社团组建QQ群、微信群、网络社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入学前早介入、早引导。

 

《焦点访谈》栏目组在采访手机直播技术

 

开发手机直播教学技术,搭建“实习工作坊”“支教工作坊”和“志愿服务群”,组织网上班会和党团活动,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实践期间不松懈、不间断。鼓励辅导员和教师对毕业生进行在线辅导,搭建杰出校友与在校生网络交流平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向毕业生延伸,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长效化。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整体构建起课内与课外、校内和校外、入学前到毕业后,立体化、跨时空、零距离的网络思政教育互动空间。

 

嵌入生活微时间,开发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新资源

 

学校针对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大量“碎片化”时间和网络实时传播、无缝衔接的特点,大力推进“互联网+教学资源”建设,围绕思政课、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和实践要求,持续开发和建设了一大批精品课程、专业教学案例和基于学习、实习、实践的再生性学习资源。整合学校历史故事、各类仪式典礼、文化艺术活动、优秀师生案例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转换开发为网络视频、卡通动漫等网络文化产品。适应青年学生网络生活特点,通过图片、文字、声音和视频等有形载体,组织师生开发诸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吉祥物“萌小兔”、各类表情包、主题漫画、微视频等阳光文化产品,及时传递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通过大量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符合学生需求和网络交往特点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嵌入学生日常生活的闲暇空间与“零碎”时间,打造一个学生喜闻乐见、时时处处受教育的网上精神家园。

 

突出师生双主体,构建网络思想引领新机制

 

学校针对网络社交平等、互动的特点,着力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探索和构建起“教师引导、朋辈引领、知行合一”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机制。一方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组建以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和学生工作干部为主体的网络思政工作队伍,主动触网、善于用网、借网育人,通过网络空间研判学生思想动态,借助网络平台主动发声发言,发挥专业优势进行释疑解惑,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促进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师生代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

 

深入挖掘教师队伍中的先进典型,邀请数十名“70后”“80后”、对大学生群体有吸引力和感召力的明星教师做客“青春演播厅”,以现场访谈分享和网络实时互动的方式,讲述学校故事、学子情怀和中国梦,让青年学生从“小故事”中感悟“大道理”,从身边人物感悟家国情怀。另一方面,充分发掘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团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指导学生社团、学生骨干建立学生乐于参与、充满正能量的网络互动平台,组织学生团队参与开发微课程、微视频等网络文化资源与文化产品,组织学生志愿者引领网络舆论发展。

 

青年教师做客“青春演播厅”

 

2015年初,学校组建“青网计划”工作坊,在指导老师带领下,以400余名网络志愿者为主体,及时把握网络舆情动态,主动对接社会热点,做好网络上诚恳的释疑者、平等的交流者和睿智的分享者,吸引了全校7000余名志愿者参与,形成学生在亲身参与和实践中提高认识、砥砺品格、朋辈相携、为人师表的新型育人机制。

作者/通讯员:郑宇云 吴建国 刘晋 | 来源:新闻中心 | 编辑:郑宇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