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宣传|创新创业“1+N+X”生态体系,为学生创新创业护航

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普遍选择。华师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了“1+N+X”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N+X”体系由“1”个核心枢纽平台——创业学院同时链接“N”个校内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和“X”个校外创新创业平台所构成。

创业学院是“1+N+X”体系的核心枢纽。2009年5月,华师率先成立了广东省本科院校第一个创业学院。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华师形成了从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创业意识的双创课程,到培养创业能力、加速成长成才的训练营,再到服务支持实践实创学子的科技园众创空间的全过程、全覆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陆续获得创新创业教育领域多项国家级荣誉。2022年,学校获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创业学院为实施建设的核心载体。

创新创业具有“跨界复合,融合创新”的特质,正因如此,创业学院能够同时链接校内“N”个具有不同学科特色的校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以及“X”个提供多种行业产业创业资源的校外创新创业平台。

“N”校内学生创新创业平台,是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优势学科专业相融合,不断延伸创业学院的载体和功能,在校内试点建设“N”个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中心,包括光电科学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全球数智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国际商学院)、数智经济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经济与管理学院)、公共部门与基层就业赋能中心(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与就业创业法律服务中心(法学院)等。这些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校内创新创业平台为学生接触、参与创新创业,了解学科创新创业前沿,开展跨学科融合创新、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等方面提供了最前线的“窗口”功能。

“X”校外创新创业平台,是华师统筹校内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实训平台建设,在先前建立的“众创空间”的基础上,联合学校校友会、大学科技园等单位,整合校友企业、创新创业导师企业等产业资源构建多个创新创业赋能型平台。目前,创业学院已发展形成了“校外实践基地+导师工作室+创业孵化基金”三位一体模式,包括建立用于校外实习、见习、实践的创新创业教学与实践基地,成立由企业高管、行业专家等组成的创新创业导师工作室,设立支持学生创业项目落地孵化的创新创业基金平台等。

2010年,华师首个校内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成立,为学生创业团队提供办公场地、创业指导、资源对接等全方位服务;2012年6月,华师创新创业导师联谊会成立,鼓励学生企业和导师整合资源、互助成长;2023年,华师成立创新创业导师基金,为具有发展潜力的学生项目和初创企业提供初创启动资助(单项目最高可获5万元);2025年4月,创业学院与校外创业导师、校友企业创始人共建的首个导师工作室---华师启创·育新工坊创新创业导师工作室成立,采取“导师带学徒”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从创业构思到商业化落地的全周期指导。

华师充分发挥创新创业“1+N+X”生态体系的育人作用,全面整合校内外资源,全力优化校内外平台,着力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育、项目孵化和学科竞赛,为学生提供提供全方位、立体化、创新型的创新创业舞台。自创业学院成立以来,共孵化了百余个团队项目,培养了陈晓鹏、郭永兴、林权、金璇、李想等一批优秀青年企业家。同时,培育孵化的项目多次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权威创新创业竞赛中屡获佳绩,综合成绩在全国师范院校和省内高校中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