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时讯 /2025-4-17 11:23
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中小学物理教材研究)启动会暨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4月12日上午,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中小学物理教材研究)启动会暨研讨会在我校物理学院举行。活动汇聚物理学科专家、课程标准专家、教材编写与研究专家、中小学一线教师等近百名代表,共同探讨新时代中小学物理教材高质量发展。开幕式由教材基地主任王恩科主持。

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璧亮为大会致辞。他充分肯定了国家教材基地的战略意义,强调需强化教材研究方向引领,深化教材建设规律研究,打造原创性高水平教材,并表示省教育厅将全力支持基地建设,为全国基础教育改革贡献智慧。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春超致欢迎辞。他回顾了华南师范大学90多年办学历程及物理学科的发展积淀,强调学校始终扎根师范教育,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培育了以物理学科为代表的优势学科群,牵头编写多部国家级教材。他表示,基地落户华南师大是对学校担当的信任,未来我校将立足“学科-教学-教材”协同创新,打造培根铸魂的精品教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在全体与会嘉宾的见证下,李璧亮、王春超、王恩科、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孟杰,广东省基础教育与信息化处处长赵琦,和我校物理学部部长兼基地主任、物理学院院长朱诗亮共同为“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中小学物理教材研究)”揭牌。未来,基地将聚焦国家教材战略需求,打造中小学物理教材建设研究与实践的高端平台,为我国中小学物理教材建设注入新动能。

随后举行学术委员会聘任仪式,李璧亮和王春超向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学术委员会将承担指导教材研究规划、评审重点项目、推动成果转化等职能,通过跨领域协同创新,为教材科学性、时代性与适用性提供智库支撑,助力基地建设成为全国教材建设研究的标杆阵地。

我校物理学院副院长、基地执行主任吴先球汇报了基地建设的总体情况。他指出,基地依托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双一流”建设学科、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平台优势,组建了涵盖课标、教材、课程研究、技术开发等领域的跨学科团队,构建“六职能、三平台、一中心”协同机制。未来,基地将重点开展科学完备的教材体系研究,建设教材数据中心,为教材政策制定和一线教学提供智库支持。

本次活动聚焦新时代中小学物理教材高质量发展,共安排了6个主旨报告。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北京大学孟杰教授作“建设具有时代特色的高水平中学物理教材”报告;教育部大学物理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王青教授作“AI时代的科学教育与教材”报告;国家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西南大学廖伯琴教授作“中学物理教材的育人价值探索”报告;教育部基础教育物理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李春密教授作“初中物理教材建设的思考”报告;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人民教育出版社彭前程编审作“物理教材编写漫谈”;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陕西师范大学胡卫平教授,作“中小学科学类教材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报告。专家们的主旨报告从政策引领、育人导向、技术融合等不同维度,前瞻性地探讨了中小学物理教材建设的发展方向,为推进基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引和实践指导。

北京大学孟杰教授

清华大学王青教授

西南大学廖伯琴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李春密教授

人民教育出版社彭前程编审

陕西师范大学胡卫平教授


未来,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中小学物理教材研究)将进一步依托物理学世界一流学科优势,协同全国教育力量,深化教材建设研究与实践转化,为服务国家教育战略、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创新提供智力支撑,助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