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未来技术交叉论坛顺利举办
来源:心理学院|作者:解双|通讯员:秦鹏民曾礼漳|编辑:沈蔚瑜
661

4月1日上午,由广东省脑认知与人的素质发展基础学科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学科中心”)、广东省心理健康与认知科学重点实验室、心理学院、脑科学与康复医学研究院(以下简称“脑科院”)、未来科技研究院以及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心理学与未来技术交叉论坛”在心理学院举行。本次论坛旨在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激发创新思维,为未来的科研合作奠定基础。心理学院党委书记刘冬梅、副院长范方,学科中心主任王穗苹,副主任秦鹏民、曾礼漳以及来自多个学科的专家学者、学生等40人参加。

刘冬梅在致辞中表示,此次论坛为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学者搭建了宝贵的对话平台,期待通过深入交流碰撞出创新火花,为学科发展注入新动能。

此次论坛共邀请了八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心理学、脑科学及未来技术的前沿课题展开学术分享。

未来科技研究院陈杰威教授分享了《Novel Sensing and Computing Devices for Low-power AIoT》,介绍了通过仿生光电晶体管实现感算融合降低物联网前端功耗,利用拓扑晶体管提升后端性能,探讨新原理光电器件及低功耗智能物联网应用。未来科技研究院朱成义副教授以《多组元二维材料的限域制备及其应用研究》为题,聚焦开发空间限域法合成多组元二维材料,研究其光电特性并构建高性能电子器件,推动低功耗电子逻辑器件发展。

心理学院陈霓虹教授的报告《The Visual Cortex as a Cognitive Sketchpad》聚焦视觉认知系列研究,揭示了视皮层作为认知画板,在知觉、学习与注意等高级认知加工中的功能。心理学院高洁特聘副研究员以《三维真实场景下的人类感知与运动的行为与神经机制》为题,介绍了陈娟教授课题组从三维物体多感知信息加工、感知与动作信息的整合等角度,探讨人类感知与运动的行为特征和感知-动作闭环的神经机制。

脑科院王馨特聘研究员的报告《孤独症谱系障碍婴幼儿的早期客观筛查》基于出生队列,通过生物标记和行为量化等多模态数据,探寻有效的早期识别客观指标,探索适用于临床和社区的客观筛查工具。脑科院霍丽娟特聘研究员以《青少年抑郁的特点及非药物干预》为题,介绍了青少年抑郁的核心认知特征及其神经机制,以及非侵入式神经调控技术、认知训练等手段如何调控这些认知加工方式,缓解抑郁症状。脑科院韩俊荣特聘副研究员围绕《意识障碍患者与觉醒的脑网络特征》,分享了脑网络分析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为意识障碍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视角。脑科院吴航特聘副研究员的报告《脑与意识:基于意识障碍与麻醉状态的研究进展》主要探讨了不同意识状态下大脑功能网络拓扑结构和动态性的变化,为临床上意识障碍群体的诊断与预后评估提供了有力的客观依据。

在总结发言中,王穗苹对报告人以及与会的专家学者表示感谢,并表示,学科中心将继续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促进校内资源整合,从多角度推进学术发展,激发更多创新火花。

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校内心理学、脑科学与未来技术的跨学科交流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接下来,学科中心将与各方携手合作,共同探索跨学科交流机制,推动前沿交叉领域的创新发展。

字号:
微信
抖音
校报
微博
电子邮件
xiaobao@m.scnu.edu.cn
访问量
累积:202305306
今日:181805
版权所有
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华南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2001-2024
news.scn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广州可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