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在第18个“世界孤独症意识日”前夕,“点亮星光,温暖同行”世界孤独症日公益活动在我校石牌校区举行。本次活动由脑科学与康复医学研究院(下文简称“脑科院”)、教育部脑认知与教育科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心理健康与认知科学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活动紧扣中国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2025年世界孤独症日宣传主题“落实关爱行动实施方案,促进孤独症群体全面发展”,旨在为孤独症群体搭建科学认知与温暖互助的桥梁。
本次活动特邀请到国内孤独症领域科研、医疗和特殊教育的专家进行家长沙龙主题分享和义诊咨询,还别开生面地面向中小学生开展了“认识神经多样性”主题研学活动,线下和线上形式结合共吸引了100余名家长、专业人士和师生的参与。活动现场还特别为到场的家长和小朋友们精心准备了由孤独症人士制作的点心包和华师文创。
脑科院院长翁旭初致辞。他对参加活动的家长、同行和师生致以诚挚的问候,并回顾了学院在儿童青少年脑智发展与脑疾病研究领域的科研、转化应用和社会服务的重要进展。他表示,脑科学的价值不仅在于解码神经机制,更在于为每个家庭提供切实的希望。
在家长沙龙中,静进、金京、徐桂凤、欧阳秋月分别做“孤独症儿童情绪障碍及其对策” “特需人士性教育家庭干预策略” “如何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考虑个体化干预计划”和“孤独症人士的职业化教育与规划”的主题经验分享。沙龙结束后,专家团队和脑科院王馨特聘研究员分别对来访的家长提供了义诊和咨询。家长沙龙和义诊咨询为家长们在家庭养育、特殊教育、身心发展和教育规划等不同维度提供支持和知识更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下午开展“认知神经多样性”主题研学活动。包括认识大脑的科普小课堂,通过对大脑的基本知识讲解让学生们了解如何认识大脑和保护大脑;参观脑成像中心和磁共振成像观摩,让学生们了解脑成像原理;开放了斑马鱼、共聚焦显微镜和小鼠实验室等神经生物实验室,让学生们亲自透过显微镜了解微观的世界,通过讲解斑马鱼的习性以及观摩小鼠解剖实验去认识动物实验的基础。研学活动不仅让学生们学习大脑的科普知识,更以沉浸式体验打破认知壁垒,在互动中消弭偏见。
据悉,2024年7月,中国残联等多部委共同印发了《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8年)》,强调了从“救助”迈向“赋能”,构建完善的全生命周期支持体系的重要性及内涵,同时,尊重差异,激活潜能,呼吁社会正视神经多样性,让每个孤独症个体在接纳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社会角色。本次活动正是对政策的积极响应,充分发挥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职能,通过科研成果科普化、跨领域专家协作、公众教育创新,构建“科研-医疗-教育-社会”四位一体的支持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