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要闻 /2024-12-6 18:52
第七届湾区发展与教育创新学术会议(2024)在我校举办

12月1日至2日,第七届湾区发展与教育创新学术会议在广州成功举办。本届会议由广东教育学会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协同发展专业委员会、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职业教育研究院)主办,华南师范大学广州教育治理现代化高等研究中心、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教育研究分会协办。会议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提升湾区人才竞争力”为主题,旨在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教育研究者、实践者和决策者搭建起对话平台,为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与粤港澳大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会议共设置了34场主题报告,来自全国各地的特邀嘉宾、专家学者、硕博士研究生等200余人参加了会议。开幕式由我校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院长、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协同发展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卢晓中教授主持。

我校党委书记王斌伟向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专家、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学校及教育学科在服务湾区发展与教育创新方面的基本情况。他指出,粤港澳三地教育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互补性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三地教育协同用力、融合发展,对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表示,湾区发展与教育创新学术会议作为大湾区教育协同发展专委会的品牌活动之一,经过前面六届的积淀,已成为湾区教育工作者共同探索粤港澳教育协同创新方向和路径、推动大湾区教育研究与融合发展的前沿窗口。期待各位专家学者以真知灼见,为湾区教育融合发展提供更多的思想动力和实践指引,更好助推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建设。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校长戴青云对本届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她指出,职业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肩负着推动经济发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任。职业院校不应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与专业设置,而应顺应技术的迭代升级,准确把握湾区未来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在新的产业革命体系中积极探寻职业院校发展的独特赛道。

开幕式后,第七届湾区发展与教育创新学术会议拉开序幕。主论坛的第一场主题报告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原院长汤贞敏研究员主持。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院长丁钢教授首先做主题报告。他深入探讨了城市群发展如何带动区域教育变革,重点分析了以中心城市为主的城市群与多中心空间结构城市群对区域教育的不同影响。他认为,多中心城市群结构可能更有利于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和质量提升,而中心城市为主的城市群结构需要更多的政策干预和资源重新分配,以确保区域教育的发展。

香港教育大学课程与教学讲座教授李子建介绍了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强调未来要进一步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内薄弱、空白、紧缺学科专业,吸引世界知名高校和特色学院来粤合作办学,加快打造高水平、开放型、国际化高等教育资源聚集高地。为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他提出,要落实教师培养培训,健全教师激励体制,优化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创新机制。

“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相统一。”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李森教授深入解读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内涵,指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连续性、系统性、长周期的复杂系统过程,要切实做好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贯通培养,完善普通教育与高等教育人才选拔的衔接机制,搭建高校与中小学一体化联盟,共商共建共享教育资源。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别敦荣教授从人文与人文教育、文科与文科教育两个不同角度解读了当前文科建设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他认为,AI时代文科建设不能局限在一些孤立的具体工作上,应当从校情出发,针对本校文科发展和文科教育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建设策略。同时要明确AI时代文科建设的人本理念,立足于全球化背景,推动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

主论坛的第二场主题报告由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申硕办执行主任欧小军教授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教授以贵州省金沙县为例,介绍了教育综合改革的实践经验。金沙县县域教育改革项目UGAS教育实践合作模式中课程开发与教学研究中心、教师发展研究中心、德育研究中心等六大中心为共同体成员打下了坚实专业基础。教师教育综合性改革行动成效明显,学生素质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文化建设、当地民生、公共宣传影响力等多方面均有明显提升。

AI技术迭代更新、迅猛发展对教育变革提出了新命题,教育学院作为教育学科创新发展和教师教育的归属机构,理应随之开展创新研究。深圳大学教育学部特聘教授李树英以“高校教育学院”为研究对象,围绕“新型教育学院究竟‘新’在哪里”“如何构建高校的新型教育学院”两个重点问题指出,新型教育学院的建设应允许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要有“大教育学”观,还要培育高素质教师队伍,积极配合本地区的教育建设和经济发展。

澳门城市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程李颖教授围绕“培育什么样的教育人才”“培育什么样的学习人才”“怎样培育爱上学习的人才”进行主题分享。她介绍了澳门城市大学教育学院的师资构造以及澳门全球教育研究创新中心如何作为教书、育人的摇篮。她强调,应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促教学,以研究作指导,通过自我调节的学习和促进学习的评估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主性、责任感和自豪感。

12月2日上午,第七届湾区发展与教育创新学术会议继续进行,第三场主题报告由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原副院长傅荣研究员主持。

“创新者素质即是要保持好奇,培养团队合作能力、跨界能力、快速行动和动手能力。”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大使衔代表杨进研究员在报告中提到,在实际学习中要坚持学习者中心,发展高层次思考能力,开发基于学习科学发展成果的教学方法。他提出了自己对教育变革的几点思考,认为在未来要发展灵活的以能力为本位的基础教育,实行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变革,建设学习型组织,促进员工终身学习。

华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吴颖民研究员详细解读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他认为,绿色发展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要准确理解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和内涵,自觉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他提出对基础教育发展绿色转型的几点认识,强调要努力构建规定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坚持“健康第一”“德育为先”,优化育人方式与教学过程,丰富学生的学习场景。

“没有创新的社会必然落后,没有创业的世界必然停滞。”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徐小洲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国创业教育联盟为例,解读了国际视野下的创业教育发展动向。他认为,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面临五个实践难题,并提出了高职创业的未来发展策略,强调要优化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结构,推动创业教育课程改革以及社会创业,促进国际交流合作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必须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辽宁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王少媛研究员剖析了高等教育支撑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机理,并以东北地区为例,介绍了高等教育支撑人口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优势和挑战,提出通过提质培优、赋能增效与蓄力挖潜三条核心路径,全面推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主论坛还设置了校长圆桌论坛环节,吴颖民、戴青云以及广东开放大学校长刘文清、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李青参与对谈。圆桌论坛由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吴教育主持。四位嘉宾围绕“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基础教育协同创新”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提出了“基础教育对人才创新思维培养起决定性作用,应回归初心与教育本质,绿色发展,培养全面且具个性的学生”“应将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以顺应科技革命带来的岗位变革,鼓励大学生去新兴产业创新、创业”以及“AI技术应用是四教协同发展的切入口,应在AI赋能教学全链条、教师培训体系设计、协同创新机制构建上下功夫”等精彩观点。

12月1日下午,会议还举办了以“数智赋能湾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湾区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建设”“统筹推进湾区高教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为主题的3场平行分论坛。60余位来自高校、中小学、幼儿园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参会代表分别从管理者、实践者和研究者的不同视角出发,展开了热烈讨论。

分论坛一“数智赋能湾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聚焦于坚持“一个创新两个转化”战略,加快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以及AI赋能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等时代议题。分论坛二“湾区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建设”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学校安全如何升维与转型、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政策的演进特点、职教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的提升路径等热门话题。分论坛三“统筹推进湾区高教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则围绕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支撑新时代东北振兴、粤港澳大湾区工程技术人才专业资格互认、应用型大学的高质量发展等问题展开了深度对话。

会议闭幕式由惠州市技师学院党委书记张云义研究员主持。我校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协同发展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余晖进行会议总结。他指出,本届学术会议与会专家代表们共同贡献了一场精彩的思想盛宴,湾区发展与教育创新学术会议至今已连续举办七届,办会形式与组织机制不断创新,今年更是打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与继续教育,为粤港澳大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智慧,期待未来与新老朋友一起继续携手共绘大湾区教育改革发展新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