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第四届“跨境治理与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大学城校园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顺利举行。来自内地及港澳地区的70多位专家学者、政府实务人员齐聚华师,开展跨界深度交流,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加速融合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潘文庆在大会开幕式上代表学校致辞。他对大力支持本次会议的高校学者、期刊编辑、实务人员以及智库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办公室常务主任李继红代表特邀方致辞,她对我校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大湾区研学创新团队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入选教育部“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表示祝贺,希望支部团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重大国家战略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
开幕式后,8位特邀嘉宾分别发表主旨演讲。原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港澳研究所研究员蔡赤萌作题为“国家规划引导下的澳门经济治理体系建设”的主旨演讲,认为澳门要在中央顶层设计的引导下,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切实推动本地经济的适度多元发展;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米健以“大湾区建设——走向世界的中国范式”为题进行分享,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走向世界的中国范式,要从“引进来”的要素型开放逐步迈向“走出去”的制度型开放;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邓飞关注“从教育领域看跨境治理的理论、实践和政策”,认为教育治理是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当然要义,也是未来大湾区跨境治理中的重要议题;澳门城市大学副校长叶桂平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主题,提出“制度协同与创新”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复旦大学教授唐亚林以“毗邻区生活融合治理:粤港澳大湾区跨境治理的底层逻辑”为题进行报告,认为毗邻区中生活场景的塑造,是大湾区跨境治理底层逻辑的集中体现;中山大学教授岳经纶围绕“社会湾区”概念,从建设目标、分析框架、现状分析以及探索路径四方面展开论述;深圳大学教授邹平学从法学视角关注“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认为在“一国两制”的制度环境下,规则衔接是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中的重要问题。澳门科技大学教授刘成昆以“澳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基于产业结构升级的时空演化分析”为题,对新时期澳门的产业结构升级做了历时性分析,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路径。
随后举行平行论坛与圆桌论坛。平行论坛设置了7个主题,30多位专家学者及青年学生围绕“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城市群与城市治理”“大湾区产业、教育与青年发展”“大湾区规则衔接与机制对接”等议题进行学术分享,并由多位资深编辑和专家学者进行点评,引发了广泛热议与共鸣。在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交流会上,包括“大湾区研学创新团队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在内的6个教育部“强国行”行动团队分别进行了汇报交流,得到了李继红和我校党委组织部部长雷蕾的工作指导。
2个圆桌论坛是本次研讨会的重要创新,聚焦“大湾区青年发展”和“大湾区科创政策”两个议题,由来自广东省科技厅、惠州市大湾区办、广州市团校、香港警务处、香港大湾区教育融合发展智库、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等多个实务部门和研究智库的一线人员开展跨界交流。
本次学术研讨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大湾区研学创新团队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依托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爱平支持在研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治理体系创新研究》,开展“强国行”专项行动的一次重要学术活动。研讨会展示了不同领域、不同界别的专家和实务人员对粤港澳协同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真知灼见,获得了与会人员的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