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造“本源性学习与教学”学术流派,提升我校在全国学术界的影响力,凸显我校大教育学科的优势与特色,探索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进一步构建完善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10月30日下午,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举行“本源性学习与教学研究中心”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来自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佛山市禅城区教育局,我校教育学、心理学、教育信息技术学、语文、数学等九大学科各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以及我校本科生院、社科处负责人和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优秀教师代表参加会议。
大会由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卫主持。他指出,两大研究中心的成立,是我校积极响应国家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号召的实际行动,也是助力学校进一步凸显大教育学科优势、打造特色学术流派的关键一步。
在主旨报告环节,我校文科资深教授、心理学部部长、心理学科带头人莫雷围绕《本源性学习与教学理论的研究与体系构建》的主题,深入探讨了本源性学习与教学理论的起源与发展过程、本源性双机制理论的研究与体系建构、本源性教学理论的理论基础与核心理念,以及本源性教学理论的研究进展与未来发展目标等核心议题,提供了宝贵的学术启示,并为两大研究中心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李盛兵作题为《本源性教学理论的反思》的报告,对本源性概念、理论基础、教学过程和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前瞻性的探讨,为与会专家提供了新的思考维度。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港澳台教材综合研究)副主任陈友芳分享了题为《思想政治学科的证明题:类型与特征》的报告,他结合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通过具体的试题题例,深入剖析了证明题的类型与特征,强调本源性课堂教学必须要注重核心问题、逻辑思维、融会贯通,深入底层逻辑,为更深入地进行本源性教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陈友芳和张卫担任本源性学习与教学研究中心主任,王笑君担任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中心主任,周少娜、詹泽慧担任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中心副主任,莫雷为他们颁发了聘书。
陈友芳以“有梦想”和“有行动”对中心未来的发展表达了清晰的愿景,强调中心要扎根一线,关注课堂教学,追求高质量成果,推动教育的实际进步,在国内外逐步扩大影响力。王笑君表示,中心将全力以赴,积极探索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构建科学的创新人才评价体系,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在自由研讨环节,与会嘉宾和专家们对两大研究中心的成立表达了坚定的支持与热切的期望,并围绕中心未来的建设方向、发展规划等问题深入研讨,为中心后续发展提供了诸多宝贵且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与意见。
此次大会的圆满举行,为我校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有力助推我校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等工作取得新成就,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与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贡献华师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