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广东省“双百行动”乡村公共服务高校联盟(下称“联盟”)工作现场推进会在茂名信宜市举行。自2023年9月成立以来,该联盟围绕基本公共服务支持和基层人才培养培训两大重点任务,已组织化、系统化、项目化开展系列结对共建活动1300余次,近20万人次受益。
作为该联盟“盟主”单位,华南师范大学(下称“华师”)发挥统筹协调和示范引领作用,举全校之力扎实推进“双百行动”各项工作任务,打好乡村教育、乡村治理、乡村产业3张“特色牌”,助力“百千万工程”提质增效。
“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是大学的使命和责任。”华师党委书记王斌伟说,学校将通过完善校地合作“新机制”,打造共建帮扶“新品牌”,构建双向赋能“新常态”,在促进乡村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展现华师担当,探索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华师路径”。
打好三张“特色牌”
南方日报:广东正以头号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高校在其中当何为?
王斌伟:高校可以在三个方面发挥作用。第一是培养培训乡村振兴所需的各类人才;第二是为乡村振兴提供决策咨询、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智力支撑;第三是高校学科建设、科研课题的系列成果要致力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就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乡村振兴是一片广阔天地,高校大有可为,也一定能大有作为。
首先,站位要高。要深刻认识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意义。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最突出的短板是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建设现代化强国和教育强国,需要一大批优秀教师做支撑,而华师正具有培养优秀教师的实力和能力。
其次,定位要准。在乡村振兴中我们的角色是帮扶,主要提供知识和资源支撑,主体依然是当地的党政干部和乡亲,所以高校要以“县域所需、已有基础、高校所能”为原则,统筹考虑办学特色、资源优势与县域的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发展方向等方面,找准合作共建结合点,培养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最后,到位要实。要精准对接区域协调发展实际需求,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匹配,把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实现学校与结对共建地县的科技、人才、智力、资源双向流动,助力县域、高校同步实现高质量发展。
南方日报:华师推进“双百行动”有着什么样的思路?
王斌伟:学校将落实“百千万工程”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构建“123”工作体系。
一是建好1个共同体。去年8月以来,学校作为牵头单位,分别协同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与信宜市、封开县结对共建;作为广东省“双百行动”乡村公共服务高校联盟盟主单位,协同66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着力打造支撑“百千万工程”的乡村公共服务共同体;创新工作机制,成立乡村振兴研究院,强化校内校外协同。
二是抓好2个关键点。学校紧扣师范性、综合性两大优势,明确了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科研赋能产业发展“双核”驱动工作思路。
三是打好3张“特色牌”。首先打好乡村教育牌,打造“双百行动—行知小院”,依托教育学科和9大高考学科学院,构建高校课程与教学论专家、师范生和一线教师教研共同体。试点建成一站式乡村智能教室,提升乡村教育信息化水平。与茂名信宜市合作创办“华师砺儒高级中学”和“华师附属信宜学校”,首年提供优质学位近2000个。其次打好乡村治理牌,发挥党建示范校优势,推动样板党支部与县镇村、中小学、特色农业经营主体结对共建。设立农村党建、基层治理决策咨询研究中心,加强对乡村党建和治理的研究指导。此外打好乡村产业牌,发挥综合性、多学科优势,通过产业指导、人才培训等助力乡村产业发展。例如,根据信宜北界镇产业特点,引入“稻虾共生”特色养殖项目;启动广东乡村CEO培育项目;开展新农人、新工匠及创新创业人才培训。
积极贡献乡村振兴的“华师力量”
南方日报:师范教育是华师的闪亮名片。在“双百行动”中,华师如何助力地方基础教育质量提升?
王斌伟:我们充分发挥教师教育和教育科研优势,结合结对县域基础教育实际需求,与信宜市人民政府合作创办两所学校,满足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优质教育需求。
我们深入实施《助力广东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1+N”行动方案》,通过教师学历提升、职后培训、心理服务、合作办学、教育数字化转型等方式,助力区域基础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扎实推进“双百行动—行知小院”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在信宜市、封开县试点建成“双师专递课堂”,常态化开展英语、政治、体育、科学、音乐、美术等课程教学,有效弥合了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带来的教学质量差距。打造“心晴小家”特色品牌项目,协助信宜筹建粤东西北首个实体化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为全市28926名高中学生建立心理档案。
依托师范教育优势,我们也在稳步推进基础教育合作办学。目前在粤东西北累计开办附属中小学、幼儿园共22所,提供优质学位8万余个。其中,华师砺儒高中是广东全面启动“百千万工程”以来第一个签约落地的县域高中合作办学项目,2023年首届招生分数线位居茂名市第二名。学校帮扶汕尾市基础教育项目还获评教育部第六届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案例。
我们还计划依托全国首个香港教师研修及交流基地,促进大湾区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深化专业交流,安排前来培训的香港教师前往结对帮扶县域调研交流。
南方日报:“双百行动”助力乡村振兴,要如何真正形成长效机制?
王斌伟:关键是要构建“高校协同、社会参与、地方支持”的全方位、多层次协同协作工作体系,切实发挥高校资源优势、激发县域发展动力,促进结对共建项目常态化、体系化、社会化运作,持续推动人才、科技、服务下沉并转化为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基于这个考虑,我们成立了乡村振兴研究院,下设乡村教育与人才、乡村文化与旅游、乡村产业振兴等10个研究中心,并首批在汕尾、信宜、封开等地设立分院,目的就在于强化校内、校际和政校企的联动,更好结合当地实际需求组织和配置资源,有针对性地解决制约县域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方面,乡村振兴研究院围绕农业、关注农村、服务农民,聚焦乡村教育、乡村治理、乡村产业三大领域,积极探索构建“项目驱动、团队协同、产教融合、校地合作、政校联动”的新机制,以人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不仅培养一支“带不走的队伍”,更要打造一批“带不走的产业”。
另一方面,借助乡村振兴研究院整合多维资源,形成发展合力。我们探索“大平台服务体系+N个项目”的运行驱动机制,实现“项目引导、专家引领、名师支撑、社会参与”。校内各学科交叉融合、协同创新,校外加强与兄弟院校和科研院所交流合作,校内校外双协同、共发力,同时注重强化政校联动与校地合作,形成多维度、宽领域的一体化联动合作模式。
■案例
开设区域教育示范标杆学校
2023年9月,茂名信宜市两所新学校——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信宜学校、华南师范大学砺儒高级中学正式开学,迎来首批近2000名新生。
通过合作开办两所学校,华师有力推动了课程供给、人才支持、管理模式等资源下沉,进一步满足了当地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华师为两校安排了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并安排骨干教师和教育硕士交流任教,教师培训覆盖面达100%;目前,华师砺儒高中专任教师50%以上为有经验的骨干教师,近40%的教师具有硕士学位,附属信宜学校教师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附属信宜学校初中部在信宜市教学质量检测中名列前茅,华师砺儒高中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10人获省级奖项、64人获地市级奖项。
接下来,华师将进一步把附属信宜学校和砺儒高中打造为“双百行动”乡村公共服务高校联盟的标志性成果和所在区域教育示范标杆。两校将继续扩大办学规模,高中达到3000人规模,初中和小学达到5040人规模。
“双师专递课堂”赋能乡村教育
在茂名、云浮、肇庆、河源、汕尾等地市的80多所乡村学校里,课堂上有两位老师,一位是在教室里的校内老师,另一位则是通过云端授课的校外老师。这是华师打造的“双师专递课堂”。
相对城市而言,乡村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落后、优质教学资源不足、师资结构性缺编,尤其科学、音乐、信息科技等课程,缺乏专业老师和优质教学资源。
针对这一现实难题,华师教育人工智能研究团队构建云端智能教学平台,通过双师云端教学,实现乡村学校开齐开全开好国家课程和教师不离岗就能提升专业水平的新模式。经过两年多研发、推广,华师专递课堂教学智能系统已支持常态化开设英语、科学、音乐、信息科技、美术等课程。
目前,双师多向互动教学模式已在茂名市思贺镇高田小学、封开县南丰镇开明小学应用,在省内陆丰市56个学校、封开县南丰镇16个学校、河源市连平县13所镇中心校规模化推广,并已辐射至贵州、广西、云南、甘肃和海南等省(自治区)的乡村教育帮扶中。未来,这一模式将推广到全国各地更多的乡村学校。
报道链接:https://epaper.nfnews.com/nfdaily/html/202406/27/content_10103798.html?enterColumnId=&from=weChat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