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上午,学校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校党委书记王斌伟,党委副书记、校长杨中民,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钟成材,党委常委、副校长何景陶、刘剑文、阳成伟,党委常委陈正宏出席会议。会议邀请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陈先哲教授作专题辅导报告。王斌伟主持会议。
王斌伟首先领学,带领大家学习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他表示,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一词,此后又在多个重要场合作出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问题,为新时代全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破方向、推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陈先哲教授以“大湾区高校如何更好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为题,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关系”“更好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大湾区高校何为?”“更好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华师何为?”三方面进行深入讲解,并结合具体事例和调研数据,对学校全面理解和把握高等教育如何更好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分别结合工作实际和专题报告,就如何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落实到工作中谈学习体会。
王斌伟从“怎么看”的认识层面和“怎么办”的实践层面分享学习体会,并作学习总结和工作部署。他指出,要深刻领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和丰富内涵,进一步强化使命担当。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支撑。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发挥好“三大作用”。一是在重大科研创新上发挥策源作用。高校作为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要适应社会和实践的需要,发挥创新策略,强化技术引领,努力产出更多原创、首创、独创和颠覆性的科技创新成果。二是在高端人才引育上发挥集聚作用。人才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资源,要持续加强战略人才队伍建设,吸引、汇聚创新人才,打造体系化、多层次的人才成长平台,形成战略创新人才汇聚高地。三是在创新人才培养上发挥主力作用。高校是各领域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和供给侧,要加速推进新质学科布局,实施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内涵提升,重点推进教育理念、模式、内容和方法的变革,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
王斌伟强调,要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和实践要求,进一步抓好贯彻落实。一是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布局,更加紧密对接新质生产力需求。要牢固树立“先有所不为,再有所为”的理念,坚持基础在哪里功夫就下在哪里、优势在哪里就在哪里突破,在现有基础上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强化学科专业优化调整、教学科研单位优化整合。二是推进有组织的科研创新,更加有效助力新质生产力培育。要围绕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国家级奖励、国家重大重点项目等三个方面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创新;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持续深化与地方政府、行业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加快建立以地方创新研究院为主要载体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三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加精准适应新质生产力要求。要根据去年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要求,聚焦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系统推进教育理念、模式、内容和方法的变革,探索建立一流人才培养体系;要围绕“造就修己立人、堪充师表的卓越教师和未来教育家”的目标,推进师范生培养改革,建立一流的师范生培养体系。四是加强高端人才引进培育,更加有力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要将“人才强校”作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战略,以搭建平台、畅通渠道、蕴育文化、优化机制为抓手,精准引才、科学育才;要深入思考“引才”和“育才”的关系,筹划召开人才工作会议,系统梳理人才工作的成效、经验、不足,提前谋划学校“十五五”师资队伍建设思路。
杨中民作题为“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华师力量”的发言,重点围绕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综合改革等内容,系统阐述和探索学校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一是更新育人理念,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要更新学科专业布局,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更新人才培养模式,更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协同互助体制,切实解决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供需错位”矛盾,培养大批不同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的复合型、交叉型、创新型人才。二是建强科研管理体系,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建立有绩效的科研管理体系,形成有组织的科研思维,健全有目标的分层分类推进机制,完善有序灵活的成果转化机制,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三是深化综合改革,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深化机构编制改革,深化服务领域改革,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钟成材从“深刻认识新质生产力与人才的关系”“站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高度做好人才引育工作”两方面分享心得体会。他表示,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资源,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人才成长提供广阔舞台。人才引育工作要精准把握大学、人才和新质生产力三者关系,确保人才“引得准”“用得上”“留得住”“管得好”,为大学变革和发展、人才成长成才提供全新动力和机遇,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
何景陶以“适应新质生产力要求 加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题,紧扣学校“1238”发展思路,围绕推动新质生产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谈四点思考:一是聚焦立德铸魂,夯实新质生产力思想根基;二是聚焦双创教育,提供新质生产力科技支撑;三是依托“百千万工程”,提升新质生产力转化效能;四是聚焦高质量就业,呼应新质生产力发展新业态。
刘剑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分享学习体会。他聚焦“为什么新”“新在哪里”“新从何来”三个维度学习领会新质生产力的深刻内涵,进一步深化对新质生产力的认识理解。同时,结合学校“1238”发展思路及分管工作,把握“四个重点”,即在创新人才培养上下功夫、在科技成果转化上出实效、在基建工程建设上真应用、在专项经费保障上强统筹,积极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探索。
阳成伟表示,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结合点,要深刻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和良性循环的内在逻辑,以高水平、有组织的学科布局、科研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人才培育,为高质量发展增势赋能。具体而言,一是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培养新质生产力所需的拔尖创新人才;二是聚焦学科内涵提升,推进学科专业结构调整。
陈正宏就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谈落实举措。他指出,要将新质生产力理论融入研究阐释工作、融入思政课教学工作、融入新闻宣传工作,聚合马院、经管学院等相关学院的研究力量有组织开展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理论研究,依托思政课堂讲深新质生产力理论的重大意义、讲透新质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内涵、讲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青年担当,通过“晚安华师”为头雁的“一核多维”宣传矩阵创新新闻宣传工作的理论、模式和机制。
党政办公室(研究室)、纪检监察室、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党委学生工作部、发展规划处、本科生院、科学研究院等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