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指示,营造全社会学习和弘扬教育家精神的良好氛围,3月2日上午,由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优秀教师“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讲活动,在华南师范大学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主办,广东省教育厅和华南师范大学联合承办,中国教育电视台协办。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师管理与师德建设处处长童春林代表教师工作司讲话,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朱建华代表省教育厅致辞,华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王斌伟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阳成伟主持活动,来自全省教育系统的教师代表及华南师范大学师生代表近千人参加了主会场的活动,近60余万人通过南方+、晚安华师等直播通道线上聆听优秀教师宣讲报告。宣讲会在全省教育系统产生强烈反响,取得了良好成效。
童春林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指示,自觉以教育家为榜样,讲好教育家的故事,把教育家精神转化为做好教育工作的职业理想和教育追求,引领激发广大教师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为教育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做出更大贡献。
朱建华强调,习近平总书记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等六个方面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赋予了新时代人民教师崇高使命,恰是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教育所需和教师所盼。他结合广东省2024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提出的“八大工程”,明确教师队伍建设在教育强国强省建设中的优先地位,明确教育家精神对教育事业发展创新的强大推动力,此次宣讲活动是为广东教育传经送宝,希望全省教师把握此次宣讲机会,积极学习推广,大力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潜心教书育人、培根铸魂,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做好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王斌伟强调,教育家精神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宝贵财富,是激励广大教师奋发有为、培养时代新人的强大动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是教师队伍这一“强教之基”的时代要求。华南师范大学坚守师范主业,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进行了系统谋划和生动践行,希望以此次宣讲活动为契机,立足全省,辐射港澳,强化师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优化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理念内涵,培养更多具有教育家精神的新时代高素质教师。
此次巡回宣讲团由来自高等教育、中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五大领域的时代楷模、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最美教师、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等优秀教师代表组成,他们分享了扎根讲台、潜心育人的感人故事,生动展现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的教育家精神,用身边人身边事,激发广大教师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觉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
首位分享的是浙江大学“全国最美教师”苏德矿教授。课堂上,他将微积分教学与日常生活故事相结合,让复杂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有趣,还开启课堂直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课堂外,他开设微博账号每天用两个多小时解答讨论数学学习问题和人生难题。苏老师不仅是一位优秀的高数教师,一位有165万微博粉丝、600多万直播观看者的“网红教师”,更是一位激励学生追求知识的教育家,诠释了“启智润心、因材施教、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精神内涵。
来自渤海船舶职业学院的“全国最美教师”万荣春教授,以“扬帆起航,以教育点亮未来”为主题,讲述了他如何引导学生找到生命的方向,并通过实践教学和企业实习,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万老师强调了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性,他用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丰富了职业教育的深刻内涵。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刘少坤教授分享了自己如何从一名普通计算机科学教师成长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故事。刘老师通过创新教学和个性化关怀,帮助学生发现自我,追求梦想,体现了教师在学生生命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中小学教师代表,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育英学校、“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郭晓芳老师讲述了一次特别的教学经历,展示了教育如何改变生命的神奇魅力。面对挑战重重的班级,郭老师不懈努力,最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会适应能力,体现了教育对学生生命成长的意义。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最美教师”艾米拉古丽·阿不都老师是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多来提巴格乡幼儿园园长,她讲述了在资源有限的西部边疆的乡村开展教育工作的经历。她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丰富教育资源,为孩子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爱心和追求,展现了教育的希望和力量。
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校长、“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李龙梅校长作为特殊教育教师代表,以《用爱照亮盲孩子的人生路》为题,分享了自己在这所十二年一贯制的盲童学校23年来的教育故事。李校长通过音乐、艺术和游戏等多种形式,为特殊儿童打开了感知世界的窗口,她用感人的故事证明了特殊教育比普通教育更需要教师有“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她用成功的案例证明了教师的育人智慧和弘道追求对盲童生命成长的重要意义,证实了“教育不仅是改变一个孩子命运的最好途径,也是挽救一个家庭的最好方式”。
六位宣讲嘉宾的事迹是对教育家精神内涵的完美诠释,是中国教育多元化和创新发展的最佳证明。从高等教育到职业教育,从普通教育到特殊教育,他们将“教育家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擦亮了中国教育的金字招牌,用育人智慧和仁爱之心点亮了学生的人生之光,用躬耕态度和弘道追求铺就了教育发展的创新道路,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展现了教育家精神在新时代的鲜活内涵。
宣讲会现场师生被六位优秀教师真实生动、感人肺腑、发人深省的教育事迹深深感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教师吴冰冰表示:“教育家精神对教育事业发展创新具有强大推动力,在六位教师标兵的精神感召下,我将持续为思想‘充电’,为行动‘加油’,深入践行“教育家精神”,继续用真情真爱陪伴孩子成长,用真实行动提高专业能力,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教育硕士研究生李香芸表示:“我要向最美教师们学习,坚定从教信念,在将来的教师职业生涯中大力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潜心教书育人、培根铸魂,当好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