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发展与环境治理论坛在广州大学城举行

2023-12-08 17:03:04

11月25日下午,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香港教育大学社会科学与政策研究学系、广州市河涌监测中心和广州大学城志愿者协会联合举办的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发展与环境治理论坛于广州大学城中关村青创汇园区一楼会议大厅顺利举办。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跨域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杨爱平,广州市河涌监测中心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周新民,华南师范大学MPA教育中心项目主任颜海娜,广州市河涌监测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杜冬阳,香港教育大学助理教授温卓毅,香港教育大学助理教授曾欣荣,广州新华学院副教授、澳门大学博士郭佩文,澳门理工大学人文及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生曾栋,广东省委党校教授肖棣文,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跨域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广州大学城志愿者协会联合创始人、副会长张海霞出席本次论坛,香港教育大学社会科学与政策研究学系的31名学生、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逐梦粤湾”湾区青年服务队成员以及协会跨境融合服务中心成员参与了本次论坛。

本次环境治理论坛由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粤港澳大湾区跨域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傅承哲担任主持。本次论坛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研究“一地两点”新定位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水环境治理工作实现新发展。

杨爱平进行活动开幕致辞,代表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对香港教育大学社会科学与政策研究学系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杨爱平表示,广州市在河流治理方面具有成熟的经验,希望加强香港和广州市河流治理经验的交流,未来共同把环境维护好,保护好,建设好。

紧接着,温卓毅就河流水质管理、环境保护政策等方面分享了香港经验,希望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环境治理体系建设,同时勉励交流团成员在论坛过程中多听、多看、多想、多交流、多提问。随后,在现场热烈的掌声中,杨爱平和温卓毅交换纪念品,表达了共同建设美好大湾区和助力环境治理创新的美好祝愿。

颜海娜分享了主题为《广州幸福河湖建设之路》的演讲,就平安之河、健康之河、宜居之河、文化之河与和谐之河五个阶段,展开分析广州市河流治理的做法和成效,阐述了优秀理念和创新做法,强调要以数据和技术创新推动水环境治理向全民共治转变。

周新民以《数据赋能河长制》为主题作分享,强调河流治理要做到数治智治善治,风险管控破解社会治理困境。周新民指出广州市当前属于治水新阶段,数据赋能河长制面临着新挑战,指出相关部门要抓住源头管理(污染源头,管理源头,人的意识源头)的关键,利用好河长制的有效路径,转变河流治理思路理念,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治理,从部门治水转向社会各界治水,进一步整合多方资源,建立长效的机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治水新格局,以大数据思维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杜冬阳以《共筑清水梦志愿治水IP打造》为主题作分享,以香港的供水来源作为引入,强调粤港澳大湾区人民的深重情谊,对河长制进行了简要介绍,着重分享了全民治水文化平台的打造情况,广州市河监中心着力打造“共筑清水梦”IP通过线上线下双线驱动模式推进全民治水,创新科普形式,“知水治水乐水”三管齐下激发全民爱水护水治水热情,为广州市水环境治理工作贡献智慧和力量,持续推动治水体系与治水能力现代化。在主题分享后,杜冬阳向香港教育大学社会科学与政策研究学系学生赠送图书,希望促进粤港澳青年与专家学者的交流沟通,为粤港澳大湾区跨域治理建言献策,共同推进大湾区环境建设。

紧接着,张海霞分享大学城志愿者协会有关环境治理的志愿活动情况,主持主题为《青年如何助推环境治理》的交流沙龙,就大湾区跨境治理、生态保护、公共政策等议题进行深入的互动交流。

至此,本次论坛顺利落下帷幕。本次论坛为大湾区青年搭建学习交流河流治理经验的平台,加强了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和香港教育大学社会科学与政策研究学系师生的交流,总结了广州市河流治理的成效经验,剖析大湾区跨境环境治理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为加快构建现代湾区环境治理体系提供智慧。

作者/通讯员:李博胜 | 来源: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编辑:郑宇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