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塔与珠江沿岸“点亮”祝福;校史文博馆开馆迎客;创校校长林砺儒先生铜像揭幕;钟南山院士现身致贺词……11月5日,华南师范大学迎来90周年校庆,校园内外热闹非凡,华师儿女和社会各界共同庆贺华师90周岁。
钟南山院士寄语:与华师共成长,共同培养创新精英人才
11月5日上午,华南师范大学举行建校90周年发展大会。“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实验室主任钟南山致辞,代表广州实验室科技工作者向成立90周年的华师致以崇高的敬意与衷心的祝贺,并讲述自己与华师的渊源故事。
在他看来,作为华师附中学子,他是跟随着华师共同成长的。“华师成立在国家危难之际,成长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之中,发展在科技强国、民族复兴之时,华师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成为了大湾区唯一一所‘双一流’师范大学。华师为国家培养了90多万名优秀学子,他们在各个岗位作出了突出贡献,我们很敬佩。”
钟南山回顾中学时期的趣事时表示,华师人汪德亮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初二时他曾试想跳级考高一,一位老师与他的父亲交谈后,父亲劝钟南山放弃跳级的想法。这位老师说道:“你还年轻,你应该多学习一点,多锻炼一点。”虽然不服气,钟南山还是读完了初三,并冷静下来思考改进自己的缺点,最终获得优异的毕业成绩,成为免考直升高中的两个人之一。
“他提出来要好好锻炼、好好成长、打好基础,这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这位重要的老师,是后来成为华南师范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前身)副院长的汪德亮,他是一位教育家型的名校长,直到现在钟南山仍非常怀念、感激他。
钟南山认为,创新需要使命感、兴趣和人文精神。在本科阶段就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有使命感,在使命遵从之下能够产生自己的兴趣,而人文精神最重要的是团结协作。“华师和华师附中培养了青少年时的我,使得我能够为国家做出一点贡献,这是对我培养的结果。”钟南山说,如今广州实验室和华师共建合作框架,共同培养可肩负重任的创新精英人才。
最后,钟南山对华师送上祝福,希望华师在办学90年的成果基础上,在建设“双一流”的过程中,继续肩负重任,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有创新精神的精英人才,祝愿华师越办越好。
为建设教育强国培养“四有”好老师和未来教育家
华师党委书记王斌伟主持大会。据他介绍,1951年,华南师范学院由广东文理学院、中山大学师范学院、华南联合大学教育系合并组建而成。
王斌伟提道,华师作为最早到港澳办学的内地高校之一,培养培训的澳门中小幼教师占澳门基础教育师资的近七成,被誉为“澳门教师的摇篮”。除了教育界,还有一批优秀校友活跃在海内外各行各业,取得了傲人的成绩。
“华师学子勤勉好学、踏实淳朴,是大家眼中的‘乖孩子’;他们充满活力、表现优异,更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中的‘活孩子’‘好孩子’。接下来,我们将努力培养忠诚爱国、笃志力行、诚朴向学、守正创新的卓越教师和各类一流人才。”王斌伟说,华师将与广东省内高校深化合作,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广东高校力量。同时,将与全国师范院校一道,为践行教育家精神、建设教育强国培养更多“四有”好老师和未来的教育家。
华师校长王恩科发表讲话。他表示,90年来,从教育救国、教育兴国到教育强国,华师始终怀抱教育报国初心,一代代华师人始终坚守红色师范底色、教师教育特色、敢为人先本色、与时俱进亮色,铸就了鲜明的华师品格。
据介绍,华师创办于1933年,办学史可追溯至1888年创建的格致书院,1905年创建的两广师范学堂和1921年创建的广州市立师范学校。1933年,当代著名教育家林砺儒先生担任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师范学院首任院长,学校发展大业由此肇始。
王恩科认为,作为“南方教师教育排头兵”和“南方教师摇篮”,华师培养爱国之师、强教之师、未来之师,勇攀高峰,做与时俱进的改革者。“师范,是率先垂范;大学,是文明自觉。华师将立足‘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努力回答好‘强国建设、华师何为’的时代命题,以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担当作为,服务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综合性、创新型的世界一流大学而团结奋斗。”
林砺儒先生铜像与校史文博馆揭幕
校庆前夕,华师还举行了华南师范大学校史文博馆开馆暨林砺儒先生铜像揭幕仪式。
王斌伟表示,校史文博馆的建成开馆在学校建设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其建设是华师校史挖掘、开发和研究的系列成果。华师将加强档案研究和文物收藏与保护,不断充实完善展陈内容,将该馆打造成集展陈、收集、保管、整理、研究为一体,学术性、知识性、文化性、生动性相结合的基地和平台。
王恩科表示,校史文博馆是学校90年历史发展的缩影,是一代代华师人接续奋斗的结果。学校将以开馆为契机,用好、用活校史资料,努力将校史文博馆建设成为传承学校优良传统的“载体”、展示学校办学特色的“名片”、社会公众了解学校独特魅力的“窗口”。
林砺儒先生铜像由华师美术学院副教授张海鹏团队负责设计和制作,历时半年完成,以纪念华师前身勷勤大学师范学院的首任校长、著名教育家林砺儒先生对于学校建设的卓越贡献。
据介绍,林砺儒先生是华师创校校长,更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师范教育实践家、教育理论家。他在华南地区高举师范教育大旗,积极探索创新师范教育实践,构建“一专多能”的中等师资培养体系。
王斌伟表示:“他奠定学校师范底色、守护传承学校文脉、培育良好校风学风、提倡学术研究自由、引领推动学校发展,在创校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王恩科认为,竖立林砺儒先生的铜像,承载着师生校友的期盼和敬意。他希望师生在林砺儒先生精神的感召下,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
林砺儒先生的孙女林灵表示,林家从事教育事业的成员很多,都会以他为榜样,以严谨的教风、秉承“全人格教育”的理念,做优秀的老师。铜像捐资者杨庆华提道,他与林砺儒先生都来自茂名,能为雕像的创作落成发扬企业家应有的教育情怀,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
报道链接https://6nis.ycwb.com/app/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110059/52307871.html?isShare=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