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至7月28日,为传承红色基因、为当地学生拓展科学文化知识、进行心灵陪伴,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循迹恩里实践队在广东省江门市恩平市开展了为期十天的支教与调研实践,于恩城街道西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办了暑期公益课程班。
造梦师为自己造梦,也为他人造梦。
——题记。
“统计结果出来了,‘循迹恩里’最多。”
“好,那我们的队名就叫——”
“循迹恩里。”
时光倒回三个月前,几个因学校新闻社而结缘的大一学生看着一条条“三下乡”队伍招募信息,虽说不是一拍脑门就做出了决定,倒也算是一拍即合——组建我们自己的三下乡队伍。
于是开始造梦,造我们自己的梦。一个月内,一个几乎为全大一阵容的三下乡队伍组建完成。“循迹恩里”,是我们一票一票选出的名字,意为“循着走过的路,循着恩城名迹,探寻一座河边小城的文明与魅力,倾听城乡里的声音,让一段青春岁月有迹可循。”
是“有迹可循”,也是为恩平“留迹”。
恩平,一座沿河而建,依河而兴的小城,每日被叽叽喳喳的鸟鸣唤醒,而后缓缓伸个懒腰,开启一天慢悠悠的生活。初来乍到,我们这群大学生在烈日炙烤的街道上疾步穿梭,紧锣密鼓地“谋划”明日安排,热火朝天地拉开活动开始的帷幕——我们的出现有时却像是不懂事的客人,擅自打破了那份分不清是凝滞还是宁静的平衡。
我们懊恼,不解,发泄,思考,在与外界你来我往的相处中也逐渐触摸到学校与社会,理想与现实的无形之壁,于是伸出双手,去成长、再出发。
“虽然跟他们的相处只有几天,但是他们团队里每个人的青春的活力充满了整个社区。相对于平时那每个人只是埋在做不完的事情里,每日有些闷闷的氛围而言,他们在无形中给我们带来了激励的力量。小朋友欢声笑语和大学生的活力满满交织在一起,社工站才是真的活了。这才是社工的意义所在!”这是一起工作的社工小姐姐在便签中的记录。
拖着一天课程结束后疲惫的身躯看到这段话,心中涌出的是无尽的感动。看,既然是“你来我往”,我们能走出成长的路迹,原来也真的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什么。
于是我们造梦,不仅造自己的梦。
“在恩平,我们想要切实为孩子们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有趣的体验,以我们有限的人生经历做尽量多的分享,在小朋友们心中播下理想的种子,希望他们暂时远望又期以追逐世界的无限与阔大。”这是我们“循迹恩里”队启航之初写下的一段话。后来才知道,我们的孩子大多是洋留守和留守儿童。当初“轻巧地”写下的话突然被附上沉甸甸的分量。
十天的时间,我们真的能带来什么吗?
但我们是真的想为他们带来些什么啊。
我想要
光明的未来
像
莫比乌斯环一样
有无限的可能
拼贴诗课上,一个小朋友这样完成他的诗作。莫比乌斯环,是我们在趣味课程中分享给小朋友们的知识,它是永恒,是无限,我们的小朋友记住了。
那一瞬间,是锦江上升起正盛的阳光突然刺破窗楹,迎一场清醒梦,转而向现实探出逐渐清晰的路径,直伸向前——那朦胧又闪闪发光的远方,恍惚中热泪盈眶。我们描摹未来的轮廓,他们将用自己的色彩填充,甚至重新勾勒。
我希望未来终究会来告诉我们,这十天,值得,于己于人。
我又回到那个下午。大门一开,孩子们便捧着自己在课上刚画好的风筝成群结队地冲出教室,我们赶忙去捉,跑着跑着不知怎地就跑到了一起,于是也抓住手中的风筝线,甩向湛蓝的天空。
“你知道嘛,这就是我们恩平人的快乐!”韵莹气喘吁吁地向我跑过来说,又接着跑走,只剩一串笑声。她是害羞地丢下亲手做的腌黄瓜和钵仔糕在我们桌子上便溜回座位的小孩。
子煜跑得脸红扑扑的来坐在石墩上休息,嘟嘟囔囔地跟我们说他好喜欢在广场玩,之前爸爸妈妈常带他来,但已是很久之前的事了。“跑了这么久,你热不热累不累呀?”他摇摇头只是说,“好开心”。小小一只的子煜就坐在那,静静地看着广场上奔跑的大家,扑闪着亮亮的眼睛。
我端着相机穿行,只是笑着记录。五彩斑斓的风筝在天上飞,自由的人儿在地上追,还有几个人在围观隔壁阿姨拿着根长长的棍子一戳一戳“打”龙眼——原来是棍子上接了镰钩,可以连枝砍下。那个闷热得连蝉鸣都哑了声的下午,只剩广场上此起彼伏的喧闹,这里没有老师,只有一群孩子。
“你笑什么?”
“只是觉得...真好,我们跟恩平又真正靠近了一些。”
来到这个地方,与周围的一切发生联系,去了解、去影响、去成长、去向希望,便是这个盛夏“循迹恩里”队的造梦。造梦师绝不沉溺梦境,而是指引自己,指引他人,从梦境走出一条通往现实的路径。我们尽己所能,亦全力以赴。不论是社工小姐姐的留言,还是小朋友的成长,抑或是结营那天收到的来自家长衷心的感谢,一切让内心颤动着而不住的欣喜,都在告知我们——大大方方地肯定我们自己吧,这群初出茅庐不知天高地厚的大一学生!虽然不尽完美,但我们做到了当初只存在在每天一起熬夜谈天憧憬幻想中的一切,就在这个盛夏。
“老师,我的一个姐姐也在广州读书。”结营那天,韵莹来找我说。
“好啊,那你也要努力读书,以后也来广州做我学妹吧。”
“我好想你们啊。”在我们离开几日后,梓祥留言。
“接受现实与理想的参差,接受质疑与批判,接受稚嫩与成熟的冲撞。保留真心,踏实前行。当梦境成真,当灵魂正年轻赤诚,当我们尝试切实理解这个社会的运转,我们已经在成长。山高水远,不尽言谢。”队长感言。
新的清晨,小城的太阳依然会慢悠悠地爬上鳌峰山顶,一如既往地自在宁静。纵使落幕似无声,待夏日将尽、蝉鸣渐歇之时,或许还会不时吹起那一丝从盛夏来的风,而它播下的种子正在勃勃成长,静待花开。盛夏造梦师使命已达,我们共盼下一个盛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