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8月6日,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蹊队挖掘云浮(实践地)特色非遗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在云浮市云安中学开展主题为“‘以文化人,点石成盾’——承非遗文化之魂,铸文化安全之盾”的文化安全教育系列活动。
一周的时间里,成蹊队安排了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课程与活动,为云安中学的学员们带来与平时不一样的体验。成蹊队员们分为文教、艺体、调研、宣传、服务五个板块,从不同方面开展实践活动,巧妙构思相关内容,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平衡。
文教板块课程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开展的演说比赛、提案卡制作、“招标”活动颇受欢迎,其中,演说比赛以小组形式开展,展示了学员们的独特风采;提案卡和“非遗”宣传展示卡的制作中,学员们更是各显神通,化身“设计师”,做出了张张精美的卡片;“招标”活动的模拟令学员们沉浸式地学习社会知识。实践形式推动着学员们对具体概念的理解,同时,学生们通过同伴分享进行共创式学习,了解身边优秀同辈,学员们不断自我激励、自我进步。每一节课程、每一份作业的设置,都是成员们用心准备的结果,学员们在过程中设身处地地思考属于“非遗”的保护与发展道路,为社会更好地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教板块课程既有云浮“非遗+”内容,又由浅入深,逐渐过渡到全国“非遗+”的内容之中,层层递进;每一位成员以不同的主题导入,寻找不同的实例,让学员们了解不同领域“非遗”“非遗”文化与其他产业融合等,除了激励学生向新时代非遗传承人青年代表学习,文教成员们也从细微处入手,帮助着他们初步树立并逐步深化总体国家安全观,使其从中获得个人成长的精神力量。成员们还引导学员们在未来的日常学习生活的小事中主动传承和弘扬本土的非遗文化,加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共同助力国家文化安全。板块成员也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完善教案,努力做得更好!
由艺体板块开设的“禾楼舞”改编的健美操、云浮特色的剪纸和手指画课程也引起了学员们极大的学习兴趣,舞姿的多彩、剪纸和手指画的有趣深深吸引着学员们,在实践中,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油然而生,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再添新动力。老师带领学员们在复习的过程中逐渐加入新动作,温故而知新,在一遍遍的练习中,同学们的动作逐渐熟练,难度逐渐加深,但学员们从未表现出畏难情绪,只一遍遍地练习,由生疏到连贯,不断进步。
户外拓培活动让学员们唱出歌曲、进行“文化安全”答题,使得大家“寓学于乐”的兴致更上一层楼。艺体课程紧密围绕“承非遗文化之魂,铸文化安全之盾”这一主题展开,综合考虑了学生兴趣,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艺体活动中接受文化熏陶,令他们懂得艺术修养、审美能力不仅存在于书本中、不仅是理论,更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在此过程中,成蹊队员们贯彻着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向着“以美育德”的美育教育目标奋进。
调研板块成员前后测问卷收集、实地采访等获得数据与信息,对比云浮市云安中学初、高中思政课程中文化安全教育模式,站在不同主体角度观看当前文化安全教育模式具体运用情况并评估其实际收效,丰富思政课堂之于文化安全教育方面的理论,为推进青少年文化安全教育提供理论参考。宣传板块每日跟进记录成蹊队员与学员们的活动,并开展了摄影兴趣课,学员们皆展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表示该活动既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又可以拓展了课外知识,令他们受益匪浅。
学员们跟随着老师们循序渐进地加深对国家文化安全的理解,彼此的友情在丰富多彩、各种各样的环节中得到增进。六天的“三下乡”之旅转瞬即逝,成蹊队员和云安中学的学员们都收获满满,在活动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收获了友谊和一份独特的美好的记忆。
活动结束后,成蹊队员纷纷表示自己的担当意识与组织能力有所进步,师范技能、班级管理能力与社会服务能力亦有所提高,实践经历的丰富也为今后的发展积累了更多经验与技能。对安中学员而言,本次活动对团队合作精神、团队凝聚力、团队协作能力、锻炼思维和表达能力等要求较高,因而学员们都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在国家安全总体布局中,文化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文化底蕴层面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筑牢文化安全的重要作用,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文化安全事关国家的繁荣昌盛、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人民的幸福安康,是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重要保障,因而要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形成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强大合力。成蹊队员集薪火注创新,希望能以自己微薄之力助力非遗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