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时讯 /2023-8-24 1:10
我校举办2023年香港普通话教师广东交流活动
来源:文学院|作者:李雪年|摄影:陈煜湲 任超|编辑:卢嘉裕
3396

7月18日至8月4日,由广东省教育厅、香港教育局合作主办,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华南师范大学)承办,华南师范大学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协办的2023年香港普通话教师广东交流活动是加强粤港两地教育合作、提升香港普通话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能力的生动实践。来自香港中小学的21位教师在为期18天的交流活动中通过17次集中面授课程、4次参观实践活动、1次普通话知识大赛、1次教案点评、2次模拟课堂教学考核、2次普通话测试等学习环节,加深了对普通话教学法、各种说话艺术形式乃至普通话本身的认知与理解,提升了普通话表达能力和教学专业水平。

广东省教育厅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副主任王静娴在开班仪式上指出,此次项目准备细致、授课教师大咖云集,期望能结合粤方言普通话教学的共性、面临的困难进行“交流”与“提高”。并提出3点建议:一是立德树人,坚持传道授业解惑,期待学员将本次活动学习到的知识向香港学生介绍。二是知行合一,用脚步丈量神州大地,进行实践观摩、考察交流,期待学员更好地了解内地发展情况。三是学以致用,在粤港同根同源的良好文化生态基础上,期待学员将宝贵的经验、创新的方法运用到日常教学,有效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我校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副主任秦洪雷谈到,加强粤港两地的教育合作,提高香港普通话教师的专业水平,不仅是促进香港普通话教育水平提高的重要举措,对于增进粤港交流沟通和促进湾区融合发展也具有长远意义。此次项目有助于推动粤港两地教育合作进一步深入,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我校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华南师范大学)执行主任、文学院院长段吉方表示,此次项目是提升香港普通话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营造香港普通话教育环境的关键一步。期望各位学员珍惜本次交流机会、认真学习理论知识、丰富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增进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水平。

据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高级专业发展主任(语文教师资历)陈宝仪介绍,此次项目是粤港语言教师培训的项目之一,自1999年始由粤港两地合作推行。陈主任对此次项目的安排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对学员实现专业成长,实践学习成果,进一步开发配合香港学生的普通话教学模式,提高香港中小学普通话教学成效表达了十足的期待。

此次项目邀请到16位业内专家参与授课,聚焦普通话教学能力提升、普通话水平提升、普通话艺术表达能力提升、教师职业综合能力提升4个模块,围绕高效拼音教学法、普通话模拟教学与评价、普通话教学口语及训练、粤语区的作文教学、普通话正音训练、朗诵训练、教师嗓音保养与美化等内容开展17次专业课程授课,进一步提升学员的教学素质与教学技巧、语言素养与普通话运用能力,增强其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责任意识。

此次项目组织学员走进校园、图书馆、博物馆,实地参观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图书馆和广州图书馆、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大学城与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五园三馆,近距离感知区域文化气息,深入了解广州教育发展新理念新气象以及在知识共享、服务技术、文化活动等方面的新亮点,用心体悟广东故事、湾区故事和中国故事,锤炼“知行合一”的优秀品质。

此次项目中,学员不仅要开展学习交流,还要参加测试、评比。通过参加普通话知识大赛、教学设计书面方案评比、模拟课堂教学考核、普通话笔试和口试,学员在“以测促训”中有效提升普通话应用水平。结业典礼上,学员以集体朗诵、分组表演2种形式,合诵《锦绣》、相声表演《学好普通话——说一不二》、原创话剧《水调歌头》等6项节目展开汇报演出,不仅展现出此次项目的成效,更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意蕴和精神价值。

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构建和谐语言生活、增强语言与国家认同,是粤港澳大湾区语言文字事业的首要任务。此次项目的第二阶段,广东将派出教学专家组赴香港,走进学员所在学校组织开展专题研讨会、进行课堂教学视导及评估,以进一步夯实学习交流成果,引领形成推普强大合力,推进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新发展新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