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工作部署,生命科学学院十余名研究生和本科生组建了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优“渔”助乡实践团,于2023年6月30日奔赴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彭寨镇,扎根田间地头,开展为期4个月的“名特优鱼虾健康养殖”科研实践。本次实践活动以“科技下乡”为载体,针对“稻渔共生”养殖模式创新、养殖苗期阶段强化和养殖成品质量保障三大环节,送“渔”入户,助力乡村振兴。
8月10日,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副书记范春、广东省学联副秘书长韦朝铭一行亲临彭寨,探望已驻镇逾40天的优“渔”助乡实践团成员。河源市团市委副书记黎丹、团市委青发部部长刘飞翔,和平县团县委书记邹亿伦、团县委副书记黄莹,彭寨镇党委书记徐智登、镇长朱增、副书记曾祥浅、副镇长曹锦步、副镇长王雄、彭寨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兼彭寨镇副书记初成浩,我校科技处副处长樊风雷、校团委专职团干张宁,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黄儒强、实践团指导教师汪蕾、苗玉涛等陪同调研交流。
范春副书记一行在一带一路和平粮仓(彭寨基地)“稻渔共生”示范田间听取了实践团指导教师汪蕾副教授主题为“名特优鱼虾健康养殖,助力打造‘和平粮仓’”的工作汇报,实地考察了示范田内水稻和罗氏沼虾的生长情况,并向实践团学生代表、镇农户代表、镇政府代表等仔细询问了项目实施进展、联农带农效益及青年学生成长等情况。随后,范春副书记一行共同见证了广东省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结对暨校地实践基地共建签约及广东省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揭牌活动,与驻镇教师和学生代表亲切交谈,并对优“渔”助乡项目和青年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提出了建议。
据了解,广东作为渔业大省,部分农村地区有着天然的“种养殖”优势。河源市和平县是是粤北生态区优质水稻主产区,打造了以彭寨镇为核心的万亩优质稻种植区,为筑牢“粤北粮仓”打下了根基。但目前种植收益少,农民积极性不高,结合当地渔业养殖水平落后、养殖模式传统和单一的现实,及产业融合发展需要,自2021年起,生科院水产团队在广东省科技厅、彭寨镇政府和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支持下,利用专业优势在彭寨开展了驻镇帮扶一系列渔业科技赋能活动。团队成员研发了名特优鱼虾养殖新技术,创新开发了适合当地的“稻渔共生”等养殖新模式,同时还将该养殖示范点纳入我校“智慧渔业平台”统一管理,实现了在线管理养殖和技术交流分享等功能,获得了当地政府和农户的认可及推广。项目落地实施以来,团队成员累计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2件、建立示范点2个,青年学生相继获得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铜奖、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银奖等奖项,南方+、搜狐网、河源电视台等媒体先后进行了全方位报道。
建功新时代,优“渔”助乡村。让广大农民生活得更美好、更富裕,是我国乡村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生科院优“渔”助乡实践团的青年们带着实验室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深入乡村基层实践,以“观”为基础,以“志”为动力,以“行”为手段,在“养好鱼虾、吃好鱼虾、送好‘渔’技”的助农事业中发挥了专业特长,为彭寨镇老百姓们“科技助力”。生科学子在观察社情民情中立大志,在扎根基层实践学习中成大才,在探索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担大任。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优“渔”助乡实践团的青年们将“撸起袖子加油干”,继续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共同谱写时代新华章。
相关电视台报道: 优“渔”助乡项目:“科技兴渔”铺就“粮渔双赢”致富路 https://www.hyrtv.cn/a/20230815/357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