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外媒 /2023-8-12 16:24
2023年7月18日南方网:培育希望的种子 华南师范大学学子开展暑期实践活动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潘沈思|摄影:学校供图|编辑:卢嘉裕
2483

七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的21名学子带着前期调研的成果来到广州市从化鳌头镇帝田村,准备以“扎根帝田、培育希望的种子”为主题,从义教、调研、助农等方面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实践活动。这些大学生们给自己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裕秾同青”,希望把绿色家乡、热恋家乡、建设家乡的种子播撒在帝田的土地上、孩子们的心田里。  

偶然发现

2023年4月25日,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项目之一——越秀风行国家级田园综合体首开区揭牌。什么叫“田园综合体”?作为广东省唯一通过财政部备案的田园综合体项目,它又有哪些特别之处?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项目的建设对于乡村发展、乡村振兴意味着什么?

带着这些好奇和疑问,来自华南师范大学传播学的大一的同学们到鳌头镇采访调研,希望确立暑期“三下乡”的实践选题。谁知到了鳌头镇,大家对镇政府的工作人员说明来意后,工作人员都建议同学们去鳌头镇的一个不太富裕的帝田村看看。

队长带着几个队员找到村支书徐座潮了解情况。徐书记听明同学们的来意,很是高兴。原来,帝田村的徐书记是一个出了名的“文化书记”。他总是说,“乡村振兴的目标要实现,村里的孩子们一定要读书、爱读书,村子里要有文化、讲文明,村容村貌要整洁,处处要有文化的气息”。同学们接着在村子里漫步,三百年历史的祠堂,百年之久的泉眼、旧屋,清澈的泉水小溪,还有绿油油充满生机的块块稻田……扑面而来的乡村文化,深深地感动了大家。

  回到学校,组长陈姿含、杨悦灵找到指导老师周菁,几乎以请命的口吻说道,“老师,我们暑假就去帝田村,尽管那里经济不富裕,队员们吃住可能都面临许多的困难,但是我想那正是我们要去的地方!”

扎根帝田

  7月2日,来自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育技术学、传播学的21个大学生们正式到帝田村社工站报到了!

  在出发前,“裕秾同青”实践队就被分成了义教组、宣传组、后勤组、调研组几个小分队,大家要围绕“乡貌 乡音 乡情 乡恋”为主题,开展各种活动,同时还想为当地的农户做点增加收入的帮扶活动。社工高原很热情地接待了大家,“你们能来就太好了。从化区要继续当好全国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有你们大学生一起来探索,我们会把工作做得更好!”

但是,同学们也注意到,帝田村条件有限,去农户家住宿也不方便,索性大家在社工站旁的一间小图书室打地铺,简单地布置之后,就紧锣密鼓地开展各项工作了。

义教播种

扎根帝田村,首先是要跟孩子们打成一片。他们是帝田村未来的建设者,也是帝田村的希望。“裕秾同青”义教组打算每天18:00准时给村里的孩子们开设两个小时的“帝田小课堂”。7月2日晚,大家行李还没来得及打开,村民们就已经奔走相告,迫不及待地要带孩子去社工站听大学生们讲课了。

“帝田小课堂”开课第一天,孩子们在华师学子的耐心指导下,学会了手语歌《天空中最亮的星》。跟着在接下来的每一天,35个孩子一到傍晚都特别积极地到社工站的大书桌前安静地坐下,等待着老师给大家上课。

指导老师周菁和同学们一起,带着孩子们画画、唱歌、做游戏,从手语歌曲到手绘家乡手抄报,从“帝田是一本可以阅读的书”到“帝田也是一首歌”再到“我要为帝田做点什么”,大家把孩子们对帝田村的依恋、对帝田村的热爱,还有家乡的畅想、担当都描绘在一张张彩纸上,写在动人的字里行间里。村民们主动发朋友圈,表达对大学生们的认可。  

直播助农

调研组的同学们也没有闲着,一进村,就跟着华南农业大学社工专业的研究生一起进农户家调研,了解当地民情和经济情况。

调研组了解到,帝田村的主要经济产业是种植业,无花果、无核黄皮、粉葛、甘蔗等都是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到了帝田村无花果种植基地,“裕秾同青”的同学们立刻有了在基地开直播卖无花果的想法。

大家多数是传播学专业同学,对直播带货这样的媒体现象再熟悉不过,但是大家都没有做过直播,也不知道直播间怎么搭建,有一个组员甚至打了退堂鼓,“最关键是如果我们卖不出去,会不会很丢脸?”社工们回应说,“没关系的,我们有个种植户,叫徐永霞,她一直很想做直播,但是不知道怎么做,你们可以和她一起想办法。”“这是最好的专业实践机会,帝田村就是我们学习的开始。”周菁老师也这样鼓励同学们。

回到驻地,大家一边看着短视频平台上的带货直播,一边搜集无花果的资料。调研组的同学还不忘一直跟种植户徐永霞沟通种植基地的出果情况。很快,助农直播间的策划、实施方案就做出来了。紧张的8小时筹备,工作量可想而知:直播流程的彩排、还有摄影师以及机位的设计、主持人的文案、直播海报的制作和分发……大家有条不紊,但也战战兢兢。7月4日那一天,华南师范大学很多微信群、老师和同学们的朋友圈都在转发“裕秾同青”三下乡实践团队要在帝田村无花果基地进行助农直播的海报。

7月5日,无花果基地助农直播进展非常顺利。虽然是第一次,又是在户外,网络信号断断续续,所有人下播后都浑身湿透,但也不以为意,还兴奋地探讨着第二天的直播,开始制作新的直播海报了。“要趁热打铁,吸引更多的市场关注。当时走在果园里,只知道很晒,但是完全没有想过要给自己戴个帽子防晒,注意力都在直播上了。”7月6日,助农直播尝试给观众做科普、带着观众做菜,引领新的助农直播方式。

经过统计,“裕秾同青”微信视频号直播带货2场,总时长2小时,在直播间下单18笔,交易金额共1216元,总浏览1670人次。  

暂别帝田

  短短实践一周,实践队员们扎根在帝田村,为帝田村制作了全新的百度词条、设计了帝田村宣传册页,为帝田村的村容村貌、无花果产品、最美图书馆等录制宣传视频片段350余条,并搜集和整理了大量帝田村的历史文化资料,希望能挖掘帝田村的文化资源、为帝田村的文化振兴、文旅振兴做好文献准备。  

村支部书记徐座潮和同学们座谈时也表达了他和村民的感谢之情。徐书记上任十八年来,一生清风正义,将基层工作从理念设想最后落实到实践,不仅建立了图书馆,还推进了社工站、长者饭堂、文化广场等多个便民设施。书记说,“我的使命是为村民造福,我的志向是为全村的发展担当”。“裕秾同青”乡村振兴促进团的师生听后倍受感动与鼓舞,大家都下定决心,这次只是暂别帝田村,今后一定要将助农项目持续做下去,和优秀的村干部、村民们一起努力,让帝田村发展得越来越好。

报道链接:https://edu.southcn.com/node_4d76952560/01314eabdb.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