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重要指示,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这一主题教育总要求,8月7日,在前期百千万结对项目的基础上,实践队指导老师唐晓艳教授、吴建新老师、学院团委书记蔡臻臻老师和实践队队长颜艳敏等师生一行在雷州市附城镇人民政府进行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大队结对座谈暨校地实践基地共建签约及华南师范大学·田洁稻丰项目揭牌仪式。会议由唐晓艳教授主持。
团雷州市委副书记林琰佳、雷州市农业局原副局长黎炳文、广州市南沙区派驻湛江市雷州市附城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吴轶元、团附城镇书记林亮均等对校地合作表示热烈欢迎,双方团委就结对和实践情况进行深入沟通。
吴轶元首先介绍雷州的历史文化、优越的自然条件以及目前地区农业发展存在产业散、附加值低等情况,对洁田稻在雷州市乡村振兴中作出的重大贡献表示认可,并呼吁广大青年要做好传播员,讲好洁田稻故事;做好战斗员,在实践中体现互助精神;做好联络员,与雷州做好联系。
黎炳文向详细介绍了雷州市水稻种植情况,并对洁田稻解决了杂草稻对水稻产量的危害表示诚挚的感谢。同时提出目前雷州洁田稻种植面积高达20万亩,使农民增收超过1亿元,这是对“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生动实现。他表示希望时间队员们能够加大推广力度,使洁田稻走进更多乡间地田。
随后,唐晓艳作为团队的专家指导,介绍了洁田稻的研究背景、研发历程、推广情况、应用优势以及洁田模式在雷州的应用可行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相比于第一代洁田稻,新一代粤农丝苗解决了土壤农药零残留的问题,更有利于保护环境。洁田稻的推广在保住了乡民钱袋子的同时,也践行了可持续发展思想。
颜艳敏对团队调研结果、收获与心得进行了简要汇报。
蔡臻臻重点介绍了生命科学学院实践团队的整体情况和亮点特色。她表示,此次实践活动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和帮助团员青年学生在与现实相结合的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充分发挥学院的学科优势和社会服务功能。学院大力开展“五育并举”的教学实践课堂,使青年学生有所思、有所学、有所为,以实际行动推动当地农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彰显华师学子的责任与担当。同时,她提出学院与雷州市政府能够进行长期共建,开展全面深入的合作,共同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双赢。
林琰佳对洁田稻促进雷州水稻增收表示衷心感谢,表达了对实践队的期望,希望实践队能够发挥青年力量,做好示范推广,更深入推广洁田稻技术。
座谈会后,生命科学学院团委与雷州市团委签订校地共建协议,双方团委表示将合力推动洁田稻的下乡、推广、助农和兴农,实现校地共建合作长期可持续发展。
附城镇党委副书记唐昌贤和唐晓艳教授共同为华南师范大学·田洁稻丰项目揭牌。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生科青年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将积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生动延续。在实践中,实践队成员们积极践行学院实践育人的理念,积极走访调研,深入田间地头,深切体会到乡村振兴需要年轻一代的力量;同时坚定了理想信念,更加努力奋斗,要以更深厚的学识真正投入助农兴弄的实际行动中,推动学院人才培养和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