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这一主题教育总要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的回信精神,7月31日,在前期百千万结对项目的基础上,生命科学学院团委书记蔡臻臻老师及实践队队长王昱杰等师生一行赴清远市佛冈县高岗镇进行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大队结对暨校地实践基地共建签约仪式。签约仪式由高岗镇团委书记冯敏杰主持。
签约仪式上,高岗镇团委书记冯敏杰、高岗村委会党总支书记、主任蓝维体,高岗镇团委副书记唐金凰、高岗中学李水心副校长对校地合作表示热烈欢迎,双方团委就结对情况进行深入沟通。冯敏杰主要介绍了高岗镇基本情况、特色农产品等情况。蓝维体对目前高岗村种植的芋头现状以及遇到的难题进行了介绍,希望高校技术团队通过技术帮扶打造高岗特色芋头。
王昱杰对团队实践、项目进展以及预期实践方案进行了简要汇报。蔡臻臻老师重点介绍了生命科学学院实践团队的整体情况和亮点特色。在组队上实现“专家带队+党政领导指导+师生实践”这一理念,充分发挥学院的学科优势和社会服务功能,特别是在农产品深加工领域能有针对性地对当地进行技术帮扶,进一步解决农产品产供销的难题。她表示,通过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合作契机,未来将根据地方的具体需求,在生态种植、农产品技术指导、自然科普教育、社会调研等方面进行长期共建,展开全面深入的合作。
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黄儒强教授在实践期间与当地相关负责人就当地农产品种植产业展开深入的沟通交流。经过调研,了解到高岗镇种植芋头品种为荔浦芋,从荔浦当地引进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种植培育,收成较为可观。当地芋头种植面积为120亩,产量可达每亩2吨,所产芋头90%可以达到红心,2斤以上芋头有9成。高岗镇目前缺少芋头的加工技术,没有形成农产品加工的产业链,售价容易受市场影响而产生价格波动,经济效益难以稳定。黄儒强表示,除了开发芋头,芋头的茎秆也可以利用,采用益生菌发酵的方式对其进行加工,实现再利用,全面提升农产品产量和附加值。
据了解,在团队实践期间,唐金凰带领实践团队深入调研高岗村芋头种植地,深入了解了高岗芋头种植的特点,该地芋头品质优良,相比市面上的普通芋头更足称,且不易患病。其关键之处在于一开始种植的肥料很足,因而培育出的芋头更优质。团队还将在芋头收获后,取芋头及芋头茎秆样品回实验室,对其成分进行检测,发掘其中的活性成分,并用微生物对芋头及其茎秆进行发酵,实现芋头茎秆的再利用及芋头的深加工。后续,团队还会将检测结果反馈给高岗镇政府,真正实现助力打造高岗特色芋头。
推进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是关键。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生命科学学院通过不断创新育人路径,将持续为乡村人才培育提供内生动力,以社会实践育人助力乡村振兴,引领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发挥专业所长,在助力全面乡村振兴的同时做到有效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