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衔青队响应号召,赴广州市天河区石牌董氏祠堂,与石牌街社工站开展校社合作,进行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7月15日上午,在古朴祠堂的声声蝉鸣中,以“祠堂一角”人生自然科普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团委书记蔡臻臻、石牌三骏集团工会副主席池永昌、社工站主任黎志腾、社工站党支部书记、副主任龚穗珊一同出席了闭营仪式。
回顾过去一周,孩子们的欢声与笑语,让百年祠堂在这个夏日焕发出别样生机。本次活动以生物学科普教育为主,采取知行合一的自然科普方式,践行寓教于乐的自然科普理念,通过轻松有趣的探索实践活动,让孩子们畅游在生物科学浩瀚的知识海洋中。传统祠堂文化与自然科学知识的新碰撞,让老祠堂焕发出新活力,实现了用自然科普助力祠堂文化。
作为自然科普课程主讲老师的衔青队,他们用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对自然科普的热爱,启发了孩子们对生命科学的探索热情。从家蚕生长过程的蜕变之旅,到植物生根发芽的奇妙现象;从探索蝴蝶乐园与蚂蚁王国,到体验微生物培养与葡萄酒酿造;从户外寻宝与皱纸折花的实践,再到自然气候与异域风情的体验。孩子们亲身参与,直观感受,让自然科普知识更深入人心。
团委书记、衔青队指导老师蔡臻臻对此表示肯定,此次活动发挥了校社双方的资源优势,多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开展校社合作,为自然科普教育与传统祠堂文化相结合提供了实践机会,为培养一代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优秀青少年奉献生科力量。
一周的时间、30位学生,无数个瞬间。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自然科普活动圆满落幕,但对孩子们来说,却是探索生命真相之旅程的开始。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构建大科普发展格局指明了方向。生命科学学院致力于普及自然科学知识,注重自然科普的“教育”属性,积累了丰富的科普资源,其领导下的衔青队,打通了学校科普资源与社区科普服务之间的联系。
未来,衔青队期待与更多社区深入合作,举办更多类似的自然科普活动,让更多青少年接受自然教育和科学普及,在玩乐中探索生命科学的真相!